•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地市播报> 正文内容
人造大矿坑何以形成生态小环境?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 08:25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分享到:

  祁连山下是我家丨人造大矿坑何以形成生态小环境?

  央广网金昌9月8日消息(记者魏晋雪 实习记者焦丽婷)面积200万平米、品种116个、苗木74万株……历经十余载,因开采矿石而形成的全国最大的人造矿坑——金川镍矿坑,建成了“生物群结构稳定、植物多样性程度高、能够自我更新演替”的生态小环境。

  9月7日,“祁连山下是我家”第二季河西走廊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行采访团走进金川国家矿山公园,探寻人造大矿坑何以形成生态小环境的“金川答卷”。

金川国家矿山公园(央广网发 焦丽婷 摄)

  金昌因矿设市,因“镍”闻名遐迩,被誉为“祖国的镍都”。自上世纪60年代始,金川露天镍矿开启了长达30年的开采历程。累积采剥矿岩总量达7033万立方米、出矿量2903万吨。

  “在彻底甩掉中国‘贫镍国’帽子的同时,留下了全国最大的人造矿坑,产生的上亿吨废石在矿坑周边近20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堆砌成废石山。”金川集团居佳公司矿山公园绿化管理组组长张晓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矿坑一隅(央广网记者 魏晋雪 摄)

  开采与修复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二者也成为金川集团不同发展时期的关键词。

  2009年始,金川集团联合相关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专业背景涉及园林规划、植保、土壤学等领域的技术团队,借“智”谋“略”,为矿区修复寻良策、找良方。通过地企联手,军民共建,企业员工、驻地部队官兵、团员青年和广大市民义务献工,参与人数突破20万人(次),历经多年探索与艰辛,相继完成推地整型、灌溉系统、道路系统、开种植沟、苗木种植等各项施工。先后建成8座山体、8条主干道、一处品种展示园、一处太极沙生园、两个停车场、9处登山台阶、3个水体景观池。

  “造林总面积达200万平米,种植沟总长度近30万米。在昔日寸草不生的矿渣和毛石堆上种植了116个品种的74万株苗木。”张晓峰介绍说。

金川国家矿山公园(央广网发 金川集团供图)

  金川国家矿山公园正式诞生。如今,矿山公园和已建成的北部防护林连成一体,形成郁郁葱葱的绿色森林屏障,有效改善市区的空气环境质量,并为市民提供一个新的休憩游玩的好场所。

  对于金川集团而言,一切并未结束。“我们从2023年开始,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对矿山公园灌溉管网系统、砂土路等进行改造修缮。”张晓峰介绍,“今年还将在矿山公园实施劳动公园建设项目。”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