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教育> 正文内容
甘肃甘南尖尼明德小学“逆袭”记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 11:49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0日电 (马东智)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尼傲乡尖尼村,孟日神山静默伫立,山脚下的明德小学里,传来孩子们清亮的读书声。

  曾经,因位置偏远、师资薄弱,这所深山小学一度面临生存困境。如今,它却焕发新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人数回流明显,成为当地乡村振兴中一抹亮眼的教育底色。

  初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

  尖尼村离县城有一个多小时车程,20多公里土路崎岖难行。过去,不少家长拼尽全力送孩子去县城读书,却不得不承受高昂开销和分离之苦。

  怎么办?

  明德小学的党员教师们站了出来。他们走进每家每户,了解孩子的情况、倾听家长的难处,一点点重建信任。“我们最大的初心,就是让村里的孩子不必奔波,也能接受到好教育。”一位老师这样说。

  行动:党组织带着干,家校一起办

  学校党支部牵头组建“家校共育联盟”,把家长请进校园、让老师走进家庭。党员教师主动做留守孩子的“第二家长”,补课也补爱,开办“家长夜校”,用真实案例教方法、解焦虑。

  学校虽无大城市少年宫、博物馆,但依托优美自然与丰富生态资源,还创新开展“户外课堂”教学模式,组织研学旅行、农耕体验等活动,将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比如,春天数学课测量草场面积,计算羔羊成活率,夏天科学课观测白龙江支流水质,撰写《水源保护倡议书》,秋天藏文课创作《丰收颂》诗文,劳动课学习传统青稞收割,冬天思政课讲述“马背邮差”尼玛拉木等本土模范事迹。课堂,就这样“活”了起来。

  学校还争取到县法院、县委组织部、公益组织等多方支持,送设备、开课程、捐物资——“教育的路上,一个孩子都不能少”。

  改变:老师和学生都“不一样了”

  学校推出“每日一研、每周一比、每季一评”,老师们的劲头越来越足。近几年,多名教师拿下县级、省级教学奖,一项省级课题成功立项。

  更明显的是学生们的转变:2024年六年级升学率提高到98%,近五年,9人考入州级以上重点中学。这里的孩子们更自信了,“爱家乡、懂感恩、敢表达,山里娃的眼睛里,有了更亮的光。”一位老师谈起学生的变化如是说。(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