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地市播报> 正文内容
兰州红古区“铁路护路宣传周”活动启动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1日 16:49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1日电 (张维祖)9月4日至10日,兰州市红古区护路办组织铁路沿线各镇村社、巡查队员、线格员和铁路部门相关人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广场、进市场”的“五进”铁路护路宣传周活动。活动以奏响“五曲”为载体,针对各类社会群体进行铁路安全常识、相关法律法规和爱路护路知识的普及,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为营造全民懂法护路的良好社会氛围,将平安铁路建设融入平安红古建设大局,红古区护路办组织铁路派出所、专兼职护路队员在辖区人员比较集中的文化广场,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向广大群众宣传《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宣讲了“五不”教育,即:不在线路上行走坐卧,不穿行抢越铁路线路,不在铁路沿线放牧、焚烧荒草秸秆,不在铁路沿线两侧堆放杂物、轻飘物,不在铁路沿线安全保护区内挖沙、取土。同时在现场发放了《珍爱生命、遵守法规》《铁路安全宣传册》等宣传资料,提高广大群众爱路护路的自觉性。

  针对农村地区群众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特点,红古区护路办组织镇村干部和专兼职护路队员在各村开展了“知路爱路护路、共筑平安铁路”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知辖区牲畜养殖户、大棚种植户、机动车户、五残户等重点户,重点围绕烧荒、乱倒垃圾、放牧、破坏铁路设施等行为进行讲解。专兼职护路队员走进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通过发放《致广大群众的一封信》、宣传彩页,与五残人员监护人签订安全协议等方式,提醒村民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共同自觉维护铁路运行安全畅通。

  结合新兴媒体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年龄、行业受众获取信息的不同渠道,红古区护路办组织各社区志愿者、专兼职护路队员,线下利用社区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信息、社区活动中心摆放宣传挂图,线上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社区微信群以及新媒体平台,重点围绕“强化安全意识,防止路外伤亡”发布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内容,讲解爱路护路知识和铁路安全常识,呼吁广大居民知路、爱路、护路,引导广大居民自觉知法、守法、懂法,更好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群众知晓率。

  针对铁路沿线建设项目多、企业职工流动率高等特点,红古区护路办工作人员深入沿线企业,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企业员工讲解铁路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重点强调铁路周边堆放杂物、违规施工等行为的危害性,要求企业货物运输通过下穿铁路桥梁、涵洞的道路时,严格遵守限高、限宽规定。同时,与企业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职工的铁路护路安全法治意识。

  为全面筑牢校园铁路安全防线,切实提升校园师生铁路护路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新学期伊始,红古区护路办联合教育局、辖区学校,组织专兼职护路队员,在中小学集中开展爱路护路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以《铁路法》普及和铁路安全知识宣讲为核心,采用“六不”口诀教育模式——不上道、不攀爬、不摆障、不石击、不拆盗、不玩火,通过朗朗上口的警示标语,将安全规范转化为易于记忆的行为准则,有效引导学生树立知路、爱路、护路的责任意识。通过“开学第一课”“争当护路小卫士”实践互动等多元形式,生动阐释铁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显著提升了师生参与度,使安全知识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掌握。形成了“一生带一家,一家带一村,全线保平安”的良好辐射效应,为实现全线保平安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宣传周活动,通过精准化、多维度的宣传,有效提升了辖区群众及校园师生的爱路护路意识,激发了全社会参与护路的热情和动力,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下一步,红古区护路办将持续发力深化宣传教育,推动平安铁路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民化。(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