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宁县食用菌产业“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菇”舞人心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2日 08:56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2日电 一排排智能菇房整齐排列,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圆润饱满的姬菇、双孢菇破土而出,工人们手法娴熟地采摘分拣,欢声笑语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图为长势旺盛的菌菇。

  在庆阳市宁县和盛镇杨庄村的松愉食用菌种植基地,20座爱尔兰式数智大棚正在高效运转。基地负责人杨小军指着生产线介绍说:“目前我们已完成10万棒菌棒生产,主要种植姬菇,因其南方市场需求大,且便于农户管理。”

  和盛镇松愉食用菌种植基地按照“种植业+菌业+养殖业”循环发展模式,促进种植业、养殖业、菌业所产废弃物循环利用,在三个产业之间双向闭合循环,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带来了可观收入,许多农户通过参与食用菌产业,实现了稳定增收。

  梁小燕是和盛镇和盛村村民,从基地建厂她就在此务工。“从建厂开始就来这儿打工了,离家近,一天工资120元,还挺好的。”她笑着说。

图为工人采摘的菌菇。

  在焦村镇西李村的双孢菇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36座“爱尔兰产菇大棚”整齐排列,这里采用了国际先进的三次隧道基料发酵技术和智能化温控栽培技术。

  “与传统技术相比,新技术使出菇时间缩短了17天,出菇量增长一倍,每年可投基料6批次。”基地技术人员介绍道。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种植环节,更促进了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在产业链的带动下,宁县新建了秸秆回收、有机肥加工、农机服务等11家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

  和盛镇松愉食用菌种植基地就是产业链延伸的典型代表。该基地占地32亩,总投资1070万元,不仅建成20座数智大棚,还配套建设了日产6000棒有机食用菌菌棒生产线一条。

图为工人采摘的菌菇。

  “今年我们计划带动20户农户,目前已带动7户。”杨小军说,“每天的出菇量约500到1000斤,预计年产值达600万元,净利润约200万元。”

  如今在宁县,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从秸秆回收、菌棒生产,到智能菇房种植,再到有机肥加工,资源在循环中不断增值。

  福禾菌业工厂一年能消化周边农户7500吨果木枝条和玉米芯作为原料;而基地产生的6000吨废菌料则转化为2000吨有机肥,真正实现了“吃干榨尽、变废为宝”。

  随着多家龙头企业入驻,昔日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小蘑菇”,如今已成为宁县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宁县食用菌产业正向着集约化、品牌化、现代化加速转型。松愉姬菇基地规模逐步扩大,福禾绣球菌、百禾香菇羊肚菌、众泽康食用菌基地建成投运,甘农蘑力、平子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加快推进,目前,已培育重点村4个、重点户510户,1-7月全县产菇5635吨、产值4500万元。小蘑菇真正做成了大产业,为宁县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