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地市播报> 正文内容
遇见最美嘉峪关 | 公益诉讼破壁垒 联动守护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6日 15:20  
来源:嘉峪关新闻网
分享到:

  公益诉讼破壁垒 联动守护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饮水安全是民生底线,而二次供水作为城市供水体系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乎千万家庭的饮水安全。市人民检察院以“食药安全益路行”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为抓手,通过精准监督与多方协同,靶向破解二次供水监管衔接难题,为群众饮水安全筑牢“防护网”。

  所谓二次供水,是指高层住宅小区、写字楼等场所对公共供水进行储存、加压后,再输送至用户家中的供水模式。《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二次供水单位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才可开展相关业务。市人民检察院借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排查发现,全市二次供水单位均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这一情况与法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为何会出现上述现象?二次供水是否陷入监管真空?带着这些疑问,市人民检察院实地走访多家供水单位得知,我市二次供水单位均按卫生健康部门日常指导要求,定期对二次供水设备开展清洗及水质检测,但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时,却被告知该项业务在本地暂停办理,也有少数单位对“需办理卫生许可证”这一法规要求不够了解。市人民检察院进一步向卫生健康部门核查后发现,办理卫生许可证需提交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准文件,但由于部分楼宇建设年代久远,且卫生健康部门与住建部门缺乏有效沟通,二次供水单位暂时无法提供该文件,最终造成全市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审批工作全面停滞。

  针对这一情况,市人民检察院邀请市人大代表、卫生健康部门、住建部门召开听证会。听证会上,各方围绕历史遗留问题破解、部门职责衔接等问题充分讨论,最终达成共识:须以系统思维打通监管衔接堵点,既要依法落实卫生许可制度,也要兼顾实际情况解决企业办证难题。听证会结束后,市人民检察院向卫生健康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全面摸排全市二次供水单位情况,严格落实卫生许可制度;同时联合住建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共同破解涉水产品批准文件缺失等历史遗留问题。

  收到检察建议后,卫生健康部门高度重视,立即联合市住建部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整改工作。在前期已开展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对全市二次供水单位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问题,组织专项培训,给二次供水单位负责人和管水人员详细解读相关法规,明确卫生许可证办理流程、水质检测频率、水箱清洗消毒规范等要求。为解决涉水产品批准文件缺失这一核心难题,卫生健康部门主动对接住建部门查阅早期楼房建设档案,协调相关建设单位、涉水产品生产企业补充完善证明材料。此外,卫生健康部门、住建部门、房产服务部门联合签署《嘉峪关市二次供水多部门监督管理联动机制》,明确了各部门在许可审批、日常监管、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职责,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检查机制,确保监管无死角。截至2025年5月底,全市二次供水单位均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取得卫生许可证;2025年6月,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卫生健康部门再次对全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管水人员健康证办理情况及水箱消毒、水质检测情况开展“回头看”,发现我市二次供水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护,历史遗留的办证难题得到彻底解决。

  从监管环节的衔接不畅到全流程的规范管控,从部门间的壁垒隔阂到协同共治的高效联动,市人民检察院以公益诉讼为桥梁,推动二次供水监管实现系统性重塑,让每一滴水都经得起检验,真正筑牢城市饮水安全的“最后一公里”防线。

  记者丨杨洋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