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6日电 (刘延新)16日,在华帆生物科技(甘肃)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借助AI辅助设计平台进行功能蛋白的精准序列优化。近来,该公司在蛋白序列设计与发酵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新型培养基体系让目标蛋白表达量提升了300%以上,这一突破为后续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公司总经理刘晋诚说:“没有高新区在成本减负、效率提升上的精准支持,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稳住脚跟,更谈不上后续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与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兰州高新区的首位产业。近日,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张晓强调研了多家高新区重点生物医药企业,强调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今年上半年,兰州市政协副主席、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芮文刚带队调研兰州理工大学时强调,全区上下要以强省会行动为总牵引,深化与在兰科研“新四军”全面合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疏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加快把高校“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园区“产业成果”。
兰州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拥有以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在兰军工企业、驻兰央企等为主的“新四军”科研单位139家,各类科研机构1200多家。而兰州高新区借助此地域优势,全区人才汇聚量已达11.2万人。
目前,兰州高新区已建成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112个,占全省37%、全市61%。这一数字标志着兰州高新区在兰州市研发资源布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100万平方米科技孵化载体投入运营,西北海创中心、山东大学甘肃研究院等创新载体高效运转,与兰州大学共建的“西部药谷”加速成果转化。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依托“大师+团队”传帮带模式,由专家团队带领青年科研人员攻关新型疫苗技术研发。
宜生康健(甘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兰州高新区后,填补了西北地区液体体外诊断试剂的行业空白,具备年产1亿毫升液体试剂产能。在兰州高新区的支持下,公司与威高集团携手共建IVD研发中心,柔性引入兰州大学谢小冬团队,深入探索干细胞与基因组学技术在体外诊断中的创新应用。
该公司副总经理姚立腾说,兰州高新区对符合要求的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开通产品分类、注册检验、审评审批、体系核查等各类环节绿色通道,推动产品加快注册上市步伐,构建起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兰州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目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82家,占到了兰州市总量的53%。(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