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7日电(马瑞琪)“我们的商品从采购渠道、储存条件,到经营卫生状况等各个环节,监管人员都进行了严格把关。近期‘一把手走流程’活动,更是帮助我们商行转型为企业,在市场监管局的悉心指导下,让我们商行信用修复业务办理得很顺利、很高效。”红古区海石湾陇源百货商行经营户感慨道。红古区始终将食药安全作为民生大事,在食药监管工作上靶向发力,全方位护航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以来,红古区以落实食品包保督导责任为抓手,全面推进食药监管工作落到实处。461名区镇村三级包保干部现场督导生产经营主体3233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531条,确保了全区食药安全可溯源,有效防止不合格食药流入市场。此外,红古区市场监管局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日周月”三级管控,截至目前达2.02万条,有效压实了各级食安责任。
在强化食安执法力度方面,红古区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有章可循、有标可依。据悉,近日检查农资销售门店、养殖场等经营主体256家(次),下发整改通知书10份。这一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细化了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同时,结合风腐问题集中整治,红古区重点开展校园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制售假劣肉制品、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等专项行动。目前,执法检查达434次,整改问题254项,查办案件8起,收缴罚没款3.25万元。此项排摸整治行动强化了监管力度,全力保障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环境。
为严厉打击通过非法渠道购进药品、销售假药劣药等违法行为,红古区依托药品经营环节“清源”行动,开展违规销售处方药及执业药师“挂证”专项检查。检查中,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单位210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2个、查办案件1起,从源头上有效防范了医疗风险隐患。
在大力推进智慧监管进程中,红古区创新探索运用甘肃省药品智慧监管平台,对疫苗等重点品种采取“线上巡查+线下核查”,实现药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同时,红古区还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重点对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大中型餐饮和商超等604家生产经营主体,开展“非现场检查”,视频监控抽查92户后厨实时操作画面,查改问题18条,从技术层面上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红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梁晓东表示,红古区将建立校园食品、药品经营等监督抽检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风险排查与专项整治,同时加强食药安全宣传教育,构建“监管+教育+社会监督”的食药安全共治格局,为全区居民营造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