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陇南文县:“花椒”牢锁11亿“麻”利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2日 09:00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2日电 (刘玉玺)盛夏,陇南市文县漫山遍野的花椒压弯枝头,红艳饱满,浓郁的麻香随风漫过山梁;秋日,“麻香”在田垄、村落与市场间弥漫,又是一年的花椒丰收季。

  作为当地花椒产业的领军企业,文县任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多年来深耕花椒种植、收购、加工与销售领域。日前,该公司院内,满载20万斤优质订单花椒的半挂车缓缓驶出,将这份“麻香”送往全国各地市场。

图为椒农采摘花椒。

  “我们从源头把关花椒品质,确保颗粒饱满、麻香浓郁。”该公司负责人任小林介绍说:“每年往全国各地输送花椒100多万斤,外地客商对文县花椒十分认可。”

  近年来,文县始终把花椒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立足县情实际,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推动发展,使得花椒种植规模和产量稳中有增,实现了提质增效与农民增收。同时,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订单模式”保障花椒的稳定供应和优异品质,有效带动农户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赋能。

  在花椒丰收季,当地群众大多白天采摘,晚上忙着交易。椒农与商贩们拿着手电、打着手机灯鉴别花椒成色,相互讨价还价,交易场景十分火爆。

  桥头镇黄家村村民李敬喜悦地说:“今年我家花椒亩产可达四五百斤,价格相比去年提升了15元到20元,每斤达到40元到60元。加上‘订单’保障,根本不愁卖,收入也比去年好,实现了白天摘晚上卖两不误。”

图为椒农采摘花椒。

  桥头镇是文县花椒种植大镇之一,该镇23个行政村总种植花椒4.6万亩,户均6.5亩。今年花椒市场形势总体向好,农户采摘积极性很高。在该镇花椒交易市场,椒农大多都是傍晚时分来市场售卖,早上七八点钟歇市,每晚交易额至少在100万左右。

  文县花椒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以“大红袍”花椒最优,芳香浓郁,酥麻醇厚,独具风味,享有盛名。《太平环宇记》中就有“花椒,文州贡……”的记载。其品质上佳,具有穗大粒多、色泽鲜艳、皮厚肉丰、味道麻厚等特点,作为调味品,气味芳香浓郁,麻味醇厚耐久。

  多年来,文县“大红袍”花椒在“西交会”“兰洽会”“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文县白马民俗文化旅游节”等大型节会活动上走俏,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987年,在石家庄全国农产品展销会上,文县“大红袍”花椒以色、香、味俱佳,名列“花椒之最”;1994年,在甘肃省名优特林果产品监评会上荣获“金奖”,同年文县被林业部定为“花椒基地示范县”。

  “全国不少产区的花椒都收过,文县花椒是我见过品质最稳定的。”重庆客商唐先生如此评价。文县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独特,所产花椒品质上乘,享誉业界。

图为漫山遍野的花椒成熟等待采收。

  文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李世毅介绍说:“2025年全县花椒总产量达11000多吨,按目前市场价计算,预计总产值超11亿元。”目前,全县适宜发展花椒的土地达40万亩,已种植37万亩,其中丰果面积21万亩,覆盖16个乡镇252个行政村,发展花椒专业合作社42家、生产加工企业2家,惠及群众近10万人。

  如今,花椒产业已成为文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其覆盖面之广、涉及农户之多,绘就出了一幅生动的富民画卷。(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