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2日电 (杨娜)兰州市七里河区22日召开“推进‘三农’高质量发展暨‘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安排”新闻发布会,披露全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多项关键指标稳步增长,同时以丰富活动开启农民丰收盛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七里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大为介绍说,今年上半年,七里河区农业基础持续夯实。一产增加值实现2.66亿元,同比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9.22元,增长7%,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克服自然灾害影响,播种面积稳定在1.45万亩,秋粮长势良好;蔬菜种植面积12.6万亩、产量24.16万吨,猪牛羊禽饲养量14.14万头只,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有力,通过“四个不摘”要求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高效运行,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精准落地,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产业兴旺成为“三农”发展核心引擎。七里河区深耕“土特产”文章,以“科研+政府+企业+农户”模式推动百合产业升级,在鲜百合、百合干基础上,研发出百合粉、百合酥、百合面膜等精深加工产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5亿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的百合种球繁育项目稳步推进,实验室预计10月底投用,未来三年有望实现百合亩产提升20%、产业链产值超40亿元。
品牌建设成效凸显,“兰州百合”品牌价值达61.05亿元,83家企业完成地理标志备案,数字形象代言人“小七”及系列文创产品深受青睐。
9月15日厦门“黄河金岸,百合之都”推介会上,签约项目6个、金额9.5亿元,意向签约4个、金额4亿元,成功打开东南沿海市场。此外,林下经济、鱼菜共生、万亩油料3个产业园同步推进,产业业态不断丰富。
农村风貌焕发新颜。全区聚焦“八个美丽”,高质量建设“百年好合”“巍巍红岭”“水磨石佛”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累计建成和美乡村20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0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90%,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100%。
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60余场移风易俗活动破解陈规陋习,“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筑牢乡村和谐根基。
伴随丰收季到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同步启动。除厦门百合推介会外,首届“百合杯”村级篮球大赛(村BA)火热开赛,10支代表队角逐奥体中心总决赛,赛场周边穿插农耕文化宣传、农产品展销,展现农民精神风貌。
产学研联盟专题会议与电商培训同步推进,72家联盟企业聚焦产业链延伸破题,电商专家围绕智慧农业、品牌建设授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聚智赋能。
七里河区表示,将持续以实干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让丰收节成为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乡村增美的重要平台,奋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