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3日电 (王富萍)“我们将岗位职责细化为十大类106项可量化指标,每日由基层管理干部依据‘两单’现场打分,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不多’的困局。”这是中国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方山作业区实施“日写实考核”,让“软约束”变成“硬杠杠”的一个典型做法,也是该厂狠抓三基工作取得的成效。
深化基层建设,夯实发展之基
面对基层建设这道“必答题”,采油十一厂从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入手,以“一支部一特色”为目标,创新推出“党建+”融合模式,并制定了党建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使支部业务流程化,党员教育制度化,党建载体多样化。
方山作业区突破传统考核模式,构建“基础分+履职分+激励分”三维积分体系,将日常表现转化为积分价值,并刚性应用于月度绩效、评先选优、岗位晋升等方面。同时,作业区推动“三基”与“三基本”深度融合,依托党小组与班组“两组会”嵌套召开,推动党建与生产同频共振,打造1个标准化党小组,实现党建与基础管理“双提升”,为作业区提供可复制粘贴的参考模板。其中,镇十三脱党小组与班组深度绑定,党小组长与班组长“一肩挑”,该班组在仅18人的配置下,承担作业区四分之一的产量任务,打造出“五星级五化站库2个、五型井场9个、五优岗位7个”的标杆矩阵;通过党员“一对多”结对、先锋岗授旗、积分考核与绩效奖金挂钩等方式,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部署、同考核,实现“党员冲在前、员工比着干”的生动局面。
地质研究所直属党支部依托党小组会开展“头脑风暴”,二三级工程师党员干部分区承包,对大斜度水平井进行精细注采对应研究、重力辅助二氧化碳辅助驱试验评价,精准把脉油藏、制定科学对策,实现同期对比年自然递减下降0.1%,让老油田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真正体现了让党建成为建设的生产力。
细化基础管理,集聚发展之势
石油行业的基础管理是一个以QHSE为核心,以生产和设备管理为主线,以人员、质量、成本管理为支撑的综合性体系。采油十一厂提前编制生产、建设、安全、经营、科研、党群等各路工作计划,做到系统策划、统筹兼顾,防止了工作的疏漏和脱节;将全面预算作为支撑,从生产性工作计划到科研、经营、党群系统的具体工作,每笔费用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量上,并通过月度滚动预算和季度预算执行分析会加强过程控制;把QHSE管理体系、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作为基础性管理和执行平台;强化“两册”“两单”顶层设计,严格做到重点突出、标准清晰、组织周密、过程控制,追求良好的自主执行文化。
8月份,厂领导带队,机关相关部门配合成立三基工作调研组,现场指导督促五个采油作业区开展《岗位责任清单》梳理工作。通过“分类分级、优化简化”的清单模式和试点运行,明确5类岗位的工作项目、岗位责任内容、工作频次、工作要求、考核标准,初步构建了岗位责任与“大监控”模式相匹配的适配体系,岗位责任协同机制进一步顺畅。
强化基本素质,淬炼发展之力
采油十一厂在原油生产快速发展的征途中,注重并开展“文化建家”活动,在全面提升队伍基本素质的同时,为员工营造“家”的温馨。
今年以来,该厂党委以“三项教育”为主线,以“五讲五提升”岗位讲述活动为桥梁,通过“高位推动、全维覆盖、实战转化”的工作路径,让思想教育从“纸上学习”变为“台上讲述”,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践行”,全面提升干部员工的综合素养。
以“幸福十一厂”品牌升级为主线,该厂坚持文化引领,加大长庆精神、“五个幸福”理念在基层实践,构建具有镇原油田特色的文化生态系统。建设实施桐川作业区幸福美好家园文化长廊、爱国主义教育长廊;新集作业区改革创新文化长廊,营造独具特色的镇原油田人文文化。以安全生产环境为目标的安全文化,构筑廉洁从业环境为蓝图的廉洁文化、以崇尚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文化,以活跃职工生活为阵地的舞台文化建设,积极成立体育、书法、绘画等兴趣协会或小组,不断加强以培养、展示员工业余爱好为目的的兴趣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和谐奋进的文化氛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