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陇南武都:橄榄飘香邀四海 产销对接唱丰收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11:56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5日电 (石晨 王肖晶)金秋九月,白龙江畔叠翠流金,橄榄园内硕果满枝。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陇南油橄榄产销对接会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盛大启幕。以“橄榄新韵·礼赞丰收·绿色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盛会,聚焦土地、产业与希望,展现离枝的橄榄果、泛着金光的初榨油,和一张张因丰收而喜悦的面庞。

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陇南油橄榄产销对接会开幕式现场。王肖晶 摄

  节会为媒,汇聚人气商机

  节会期间,武都祥宇油橄榄生态产业园主会场成为焦点。展销区内,特级初榨橄榄油、保健品、护肤品等十大类80多种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众多参会者驻足品鉴。节会促成了实质性合作,多家外地企业与武都本地加工企业达成采购、产业链延伸等合作意向。香港约克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智康表示,看中武都油橄榄的品质与规模,计划将产品引入香港市场并辐射全球。

  开幕式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研究院发布了《武都油橄榄品牌发展指数智库报告》,从多维度系统梳理产业发展现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张震教授指出,陇南产业标准化种植与规模化加工成效显著,高校计划与本地企业合作,在科普传播与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上发力,推动产业升级。节会搭建了长期开放的合作平台,通过实地探访,客商对武都从生态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化路径有了更深入了解,合作信任得以深化。

23日下午,产销对接会签约仪式现场。王肖晶 摄

  链条赋能,小果成就大产业

  武都地处北纬33°黄金纬度带,是油橄榄最佳适生区。自1975年引种以来,经过50年发展,油橄榄种植面积从零星分布扩展到64.13万亩,覆盖28个乡镇320个行政村,占全国总面积约29.4%。这背后是武都区系统性的产业布局: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每年财政拨款880万元以奖代补、贴息)、科技支撑(成立产业创新战略联盟、院士工作站),并将基地建设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建成7个万亩示范基地、15个千亩示范基地,筑牢生态屏障的同时夯实了产业基础。

  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全链条升级。武都已形成从种植到品牌的完整产业链:种植环节注重良种繁育与数字监测,确保品质稳定;加工环节聚集16家企业和22条先进生产线,年加工鲜果能力超6万吨,产品屡获国内外大奖;品牌环节,“武都油橄榄”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入选“甘味”品牌,行业标杆地位通过指数报告持续强化。产业链的完善使“青果”真正变为“金果”。

油橄榄检验。武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兴农,丰收夯实幸福路

  油橄榄产业直接惠及武都20多万群众,主产区人均产业收入达4000多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产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群众获得租金、薪金、分红等多重收益。同时,油橄榄产业带动了全区农业体系升级,形成了以花椒、油橄榄、中药材3个主导产业和畜牧、蔬菜等6个优势产业为核心的“3+6”产业体系,特色山地农业总面积超180万亩,全产业链价值突破百亿元。“武都花椒”与油橄榄形成“双轮驱动”,共同支撑乡村振兴。

  展望未来,武都区将紧扣“3+6”产业体系,持续在基地建设、品质提升、品牌守护、科技研发上发力,优化营商环境,汇聚各方资源。武都区委副书记、区长付小龙表示,要让油橄榄成为武都的“绿色名片”和群众的“幸福密码”,推动“武都橄榄油”香飘世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