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5日电 (陕珊)部分企业曾因失信行为,在市场竞争中步履维艰,融资遇阻、招投标受限、客户信任流失;如今,在临夏州临夏市一系列信用修复举措的助力下,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逐步摆脱失信“枷锁”,重获发展生机。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临夏市以信用修复为抓手,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积极实践。
良好的信用是企业立足市场的“通行证”,然而在经营过程中,部分企业因对政策理解不足、管理疏忽或受不可抗力影响,出现失信行为,导致信用受损、发展受限。临夏市认识到,帮助暂时失信的企业修复信用,不仅是挽救企业本身,更是盘活经济资源、稳定社会就业、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当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制度,通过流程再造、服务前移和数字赋能,让企业在重塑信用的道路上“轻装上阵”。
针对许多企业对信用修复政策“不知晓、不了解、不会办”的痛点,临夏市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强化政策宣导。市场监管、住建、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联动,借助微信公众号、企业服务专窗、电话通知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信用修复政策法规、修复条件和流程清单,提高政策知晓度,引导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主动申请修复。
为降低企业修复成本,临夏市着力优化服务流程,力争“最多跑一次”。依托政务服务大厅和在线政务平台,当地设立了信用修复咨询窗口或线上专区,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同时推行“一网通办”,简化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不仅如此,临夏市还推行“上门服务”模式,工作人员来到企业,指导企业准备申请材料、解答信用修复相关问题。
信用修复工作的高效推进,离不开跨部门的协同联动。临夏市建立了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与协调机制,由牵头部门受理企业申请后,及时与相关失信行为认定部门沟通核实,确认企业是否已履行完毕相关义务,确保修复工作的准确性、权威性和高效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