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地市播报> 正文内容
魅力花都 河州新韵 | 信用“修复术”助企“破茧重生”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12:19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5日电 (陕珊)部分企业曾因失信行为,在市场竞争中步履维艰,融资遇阻、招投标受限、客户信任流失;如今,在临夏州临夏市一系列信用修复举措的助力下,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逐步摆脱失信“枷锁”,重获发展生机。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临夏市以信用修复为抓手,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积极实践。

  良好的信用是企业立足市场的“通行证”,然而在经营过程中,部分企业因对政策理解不足、管理疏忽或受不可抗力影响,出现失信行为,导致信用受损、发展受限。临夏市认识到,帮助暂时失信的企业修复信用,不仅是挽救企业本身,更是盘活经济资源、稳定社会就业、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当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制度,通过流程再造、服务前移和数字赋能,让企业在重塑信用的道路上“轻装上阵”。

  针对许多企业对信用修复政策“不知晓、不了解、不会办”的痛点,临夏市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强化政策宣导。市场监管、住建、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联动,借助微信公众号、企业服务专窗、电话通知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信用修复政策法规、修复条件和流程清单,提高政策知晓度,引导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主动申请修复。

  为降低企业修复成本,临夏市着力优化服务流程,力争“最多跑一次”。依托政务服务大厅和在线政务平台,当地设立了信用修复咨询窗口或线上专区,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同时推行“一网通办”,简化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不仅如此,临夏市还推行“上门服务”模式,工作人员来到企业,指导企业准备申请材料、解答信用修复相关问题。

  信用修复工作的高效推进,离不开跨部门的协同联动。临夏市建立了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与协调机制,由牵头部门受理企业申请后,及时与相关失信行为认定部门沟通核实,确认企业是否已履行完毕相关义务,确保修复工作的准确性、权威性和高效性。(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