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统战新语> 正文内容
金昌新先事 | 永昌文旅融合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6日 15:42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6日电 (吴常明)河西走廊腹地的永昌古城,正以文旅融合为笔,绘就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新篇。笔者从永昌县文旅部门获悉,2025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7%和38.5%,文旅产业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平台。

  历史文脉筑根基 红色基因聚合力

  永昌县深挖千年文化底蕴,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历史遗产保护。汉明长城永昌段修复工程同步建成长城文化主题公园,县城钟鼓楼新增“丝路驼队”彩绘,生动再现各民族共筑丝路的辉煌历史。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文化阵地28处,年均接待各族群众及游客超8万人次。

  红色文化成为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特设“鱼水情”专题展区,展出回族羊皮袄等革命文物;原创话剧《红西路军在永昌》巡回演出60余场,覆盖各族群众8万余人次;“重走长征路”研学专线吸引3万余名各族青少年参与,让红色基因转化为团结奋进的行动自觉甘肃统一战线。

  生态赋能促增收 非遗活态焕新彩

  依托祁连山生态资源,永昌县打造北海子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胜地,引导各族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金川西村文旅振兴样板村等项目获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圣容山庄通过国家丙级民宿初评,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非遗传承成为文化认同的鲜活载体。国家级非遗“卍”字灯阵展演、省级非遗毛卜喇军傩展示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全县培育非遗传承人120余名,开发绣花鞋钥匙扣等文创产品20余种。今年开展的“戏曲进乡村”活动覆盖30个行政村,专业演员与村民结对传习,组建“乡村文化小分队”12支,让非遗成为凝聚人心的文化纽带。

  美食搭台融情感 节庆联动汇人气

  “永昌十八子”传统美食成为民族团结的味觉符号。今年“四月八”民俗文化节期间,全县举办特色美食大赛,500余家商户入驻美食街区,日均人流量超2万人次,带动消费200余万元。北海子夜市里,各族摊主共享商机,食客围坐共话家常,升腾的烟火气见证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图景。

  下半年,永昌县将加快北海子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进12个研学基地建设,持续深化“文旅+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模式,让这座丝路古城在各民族共同奋斗中绽放新的光彩。(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