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8日电 (刘扬)入秋的陇东黄土塬千里油区生产井然有序,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以“质量月”为契机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深入推进QHSE提质攻坚工程,确保油气生产各环节质量安全环保风险精准辨识,靶向锁定,彻底清零。
宣传教育有“氛围”
结合“质量月”活动主旨、目标、细则,采油十一厂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质量月”活动的通知》,通过广泛宣传、集中学习、网络答题、问责倒逼、全面渗透等方式,让“质量至上”思想融入全员标准化操作流程与日常行为。
为打破“会议宣讲”的传统模式,避免质量宣传“走过场”,该厂创新方式,将“质量课堂”直接设于生产一线。在该厂彭阳采油作业区,安全人员携带案例图片,在井场、泵站开展“井场微课堂”,针对不同岗位讲解具体质量要点:采油工聚焦井口设备维护标准,输油工学习管道巡检规范,化验员细化原油取样检测要求。同时,厂里编印图文并茂的“质量口袋书”,方便员工随身查阅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成为实用工具。
“用身边案例讲隐患,听得懂、记得住!”一名采油工说,做好本职质量工作就是为质量强国贡献力量。截至目前,该厂已开展一线宣讲33场,覆盖员工1562余人次,承包商队伍121支,“微课堂+口袋书”的组合拳有效推动了质量意识从“纸上”落到“心上”。
监督检查显“力度”
为持续推进产品质量提升,该厂牢固树立“上一道工序为下一道工序服务”的理念,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严抓工程质量监管,严格施工设计审批、关键工序监督,对重点工序、隐蔽工程等关键点实施过程管控,督促问题整改,切实提高现场作业质量水平。
杜绝“检查走过场”,聚焦采油生产关键环节,该厂开展“拉网式”质量专项检查,检查组全程采用“四不两直”方式,不打招呼、直奔现场。针对原油开采环节,重点检查井口设备运行质量、井口压力控制精度;针对油气集输环节,严查原油含水率、含砂量检测数据真实性及输油管道防腐质量;针对环保环节,则紧盯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参数,确保排放指标100%达标。对发现的问题当场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整改完成后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质量不滑坡。
让“质量责任”从“纸上要求”变成“实操行动”,是该厂各基层单位始终遵循的工作理念。桐川、彭阳等采油作业区推出“质量隐患随手拍”活动,鼓励员工随时拍照上报问题,质量部门快速响应并奖励有效发现,激发了全员参与质量监督的积极性,使质量责任从制度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
质量管理提“水平”
“焊口探伤合格率100%,外输原油含水≤0.5%,回注采出水悬浮物含量30㎎/L、含油达标……”在新集采油作业区镇三联合站“质量月”活动成效清单上,各项关键指标清晰醒目。连日来,该场站聚焦施工、材料、产出、意识四大关键环节,推动质量管控全覆盖,让“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是质检员”的理念落地生根。
为了从源头把控筑防线,确保材料设备“零缺陷”入场。该厂积极开展管材、油田油化剂、入井材料等采购物资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工作,累计检验各类物资97批次,发现并退回不合格材料1批次,从管理源头杜绝质量隐患。
围绕日常生产运行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该厂方山采油作业区组织开展了关键岗位练兵、质量知识和技术竞赛等活动,使员工能够结合生产流程和岗位实际,学会选择适用的标准规范和质量管理方法,提升在生产实践中改进质量问题的能力,确保标准执行到位,落实有效,从而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通过一系列质量攻关、质量建议、质量培训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分享典型经验和最佳实践,推广一批质量创新成果,营造起良好的质量管理文化氛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