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榆中新先事 | 科技绘就百合丰收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9日 12:03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9日电 (王晓梅)九载深藏黄土香,今朝采收万家甜。近日,榆中县园子岔乡4.5万亩的百合种植基地里,随处可见农户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小心翼翼地拨开泥土,饱满硕大的百合鳞茎从湿润的土壤中托出地面,欢声笑语随着满载的箩筐,传遍了田间地头。这幅动人的丰收画卷,离不开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

图为种植户采挖百合。

  种业先行,“一粒籽”夯实产业根基。过去,百合籽种主要通过到七里河区采挖、街边商贩倒卖等方式获取,个头最大的“独头”百合被筛捡售卖,优良品种没有保障,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为摆脱这一困境,园子岔乡大力推广百合良种繁育技术,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社以及种植户建立百合鳞片扦插包埋母籽繁育示范基地。同时,引进海源百合等优良品种,进行小鳞茎“提纯复壮”,培育优质、抗病的百合新品种,提升优质百合的产出率。据了解,园子岔乡已建立百合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45亩,完成百合鳞片包埋3782箱,带动农户小鳞茎“提纯复壮”1029亩。

图为箱式鳞片包埋快繁百合。

  覆草保墒,“黄金甲”终成丰泽沃壤。走在园子岔乡的百合田里,会发现遍地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麦草。“可别小看这层草,关键时刻它是百合的‘保护伞’。”种植户雒大哥一边向园子岔乡工作人员展示“覆草保墒”培育百合小鳞茎成果,一边笑着介绍说。

图为百合小鳞茎“提纯复壮”。

  百合“覆草保墒”技术,是针对当地干旱少雨推广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锁住土壤水分、预防板结,抑制杂草生长。等到草腐烂了,还是上好的有机肥。通过推广“覆草保墒”技术,有效避免了“焦头”百合,产量和品质都实现了质的飞跃。据统计,应用该技术的地块亩均增产300~400斤,增收5000元以上。目前,全乡百合“覆草保墒”面积3000亩左右。

图为给百合铺上一层麦草保墒。

  科技赋能,“新农技”绘就丰收图景。从实验室组培瓶中破土的幼苗,到田间地垄里茁壮的植株,科技的链条贯穿全程。除了母籽繁育和“覆草保墒”,园子岔乡还推广喷灌、滴灌、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控等科学化种植技术,组织开展“土专家”“田秀才”培训,引导农户树立标准化种植理念,让科学化种植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实施品牌提升行动,督促辖区内示范性合作社开展绿色、有机百合认证,扶持引导产品向绿色、有机产品升级。目前,全乡开展绿色认证1500亩,有机认证1998亩。

图为瓣大肉厚的百合。

  园子岔乡党委书记刘海军表示,“我们围绕打造北部旱作农业特色产业带目标,正在组织实施‘1+3’行动,持续推广百合良种繁育和‘覆草保墒’技术,目标是辐射带动每户都有1亩育种田和3亩覆草田,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下一步,园子岔乡将持续巩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百合)成果,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品量自信、品类自信、品质自信、品牌自信”的“百合之乡”,为乡村振兴筑牢经济根基与发展活力。(完)

【编辑:杨娜】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