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9日电(贺洁 顾学博)当城市的霓虹披上节日的盛装,当万家灯火汇聚成团圆的海洋,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千里油区另有一片独特的“星空”正在悄然点亮。这星光,源自一群坚守者,从夜色如墨的巡线路到灯火通明的联合站,从寒露凝结的井场到应急值守的调度室,他们用责任、用行动书写“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担当,以平凡的岗位为基座,无声地将这片广袤的土地点亮。
韩爱民的“十二时辰”
国庆节当天清晨六点,方山作业区镇四联巡检维护队党支部书记韩爱民的身影已出现在食堂操作间。“红烧肉多炖一会儿,过节要让大伙儿吃好。”他叮嘱着炊事员。在韩爱民看来,“吃饱了不想家,吃好了更有劲上产”,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升级管理,后勤保障必须同步跟进,从荤素搭配到特色加餐,细节之处见真章。
上午十点,作业区小广场上欢声雷动。一场由韩爱民组织的“迎国庆·强体魄”趣味运动会正在火热进行。员工们暂时放下工作的紧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舒展筋骨,凝聚情谊。“韩书记搞的活动特别‘接地气’,虽然值班不能回家,但心里是暖的。”员工小李笑着说。
午饭后,来不及休息,韩爱民便带队开始了特殊时期的巡查。节日的氛围并未冲淡安全警惕,“越是节假日,越要瞪大眼睛。”在重点井场,他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一处管线接口的轻微渗漏被及时发现,他立即组织党员突击队现场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夜色深沉,凌晨的调度室依然灯火通明。韩爱民主动承担了值班任务,紧盯着实时生产数据曲线,与值班员工逐一核对产量运行情况。“今夜无异常,但思想不能松懈。”在值班记录上签下名字后,他又拿起手电,转身融入夜色,走向下一个需要关注的井场。从生活后勤到文体活动,从安全生产到思想动态,韩爱民的“十二时辰”用脚步丈量着责任,用温情凝聚着队伍。
辛雪青的“暖心灯”
在该厂质量安全环保监督站,有一间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得早、熄得晚。“70后”的辛雪青,是这片“责任田”的默默耕耘者。她的办公桌,如同一个信息枢纽,连接着上级政策与员工切身利益,人事、财务、报销、健康管理……诸多繁杂事务在此交汇。
面对这些看似琐碎却关乎每位员工切身利益的“小业务”,辛雪青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精准。她在浩繁的报表与规章制度中娴熟穿行,总能将员工心中的问号“怎么办”“为什么”,一一拉直成放心的感叹号。尤其涉及员工健康问题时,这位大家眼中的“急性子”,却表现得比当事人还要细致和上心。
“辛师傅,您每天处理这么‘烧脑’的事,搁我早焦头烂额了!”面对同事的感叹,她总是幽默地摆摆手:“多动动脑子,我的活儿,可都连着大家的心呢。”一句轻松的玩笑,背后是她对那份沉甸甸责任的深刻理解。她的细致、耐心与乐观,如同一种无形的力量,温暖着同事们的心田。
如果说,奋战在油区前线的同事们是用汗水和脚步点亮了生产的星空,那么辛雪青就是用她的专业与热忱,在后勤的方寸之地,点亮了一盏温暖而稳固的灯。
夜查队的“夜行图”
深秋的黄土高原,夜幕早早降临。生产保障大队楼前,灯火通明,人影攒动,夜查队伍正在集结。
“今晚重点检查彭阳作业区调控中心、孟一联合站、镇四联合站……节日期间,必须瞪大眼睛,认真履职,发现问题及时梳理上报!”整装待发的队员聆听大队长的指令。
对于生产保障大队而言,节假日的夜查工作已被提升到保障原油上产的关键高度。从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综合治理布防,从禁酒令执行到“三禁一反”督查,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不容丝毫松懈。
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查夜队伍抵达太白梁作业区的一个拉油点。“今天拉了几车油?液量多少?”查夜人员一边仔细查阅记录,一边关切询问。手电光下,他们不放过任何角落:“这个灭火器压力表快到黄色区域了,要立即安排更换。”值班人员迅速记录:“明天一早就处理!”
月落星沉,东方渐白。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查夜车辆依然奔驰在蜿蜒的山路上,驶向下一个需要检查的站点。后半夜气温骤降,呵气成霜,查夜队队员们坚持巡查完所有偏远站点和重点岗位。他们既是监督员又是宣传员,在检查中不断讲解安全防范要点,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节假日虽然辛苦,但想到能保障原油生产平稳,确保油区平安,再累也值得。”一位年轻队员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所有守夜人的心声。
当晨曦微露,他们带着疲惫返回;而当夜幕再次降临,他们又将整装出发,周而复始,护航着油田每一个夜晚的安全生产。
在这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夜色中闪烁的,不仅是井场永不熄灭的灯火,更是石油人头顶的宝石花徽章所折射出的信念之光。这一个个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身影,如同散落在高原上的点点星火,最终汇聚成照亮油区夜空的璀璨星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