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11日电(杨韬 侯齐)10日,随着西北网调开工令下达,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1号机组整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这台1969年投运的首台发电机组,作为新中国水电工业发展的标志性设备,将以保护性拆解的方式开启“退役与新生”的接力,其核心部件将入驻该厂工业遗产公园,成为传承工业精神的永久展陈。
1号机组是刘家峡水电厂投产发电的首台机组,长期承担西北电网骨干调峰任务,见证了新中国水电事业的起步与发展。经过多年高强度运行,机组转子支架强度不足、磁极应力超标、水轮机主轴疲劳强度不达标等问题凸显,常规维修已无法彻底消除隐患。此次整机改造将系统性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同时严格遵循“技术可溯、部件可展”原则,对发电机转子、水轮机转轮等关键部件进行保护性拆解,确保工业遗产的完整性与科普价值。
此次拆解后的核心部件将入驻工业遗产公园,通过“解剖式”陈列向公众展示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原理。这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金属构件,不仅将成为工业技术发展的实物见证,更将以直观形式传递刘家峡水电厂建设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这种“退役即展陈”的模式,既是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也是对时代记忆的延续。
在完成历史使命交接后,1号机组将迎来全面技术升级。通过优化发电机性能、改善水轮机振动与摆度参数,新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将显著提升,检修周期进一步延长,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更可靠的支撑。此次改造不仅是单一设备的更新,更是传统水电技术与现代智能运维体系的深度融合。
刘家峡水电厂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将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颗螺丝钉背后的历史,让老设备在工业遗产公园延续科普功能,让新技术在厂房内书写绿色篇章。”这座“共和国水电长子”正在通过“保护+升级”的双重路径,实现工业遗产活化与能源转型的协同发展,为我国水电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生动样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