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教育> 正文内容
兰大农业伦理跨学科团队再出力作 《草地农业伦理》出版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3日 21:46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13日电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讲师赵安博士著作《草地农业伦理》一书于近日出版,这是兰州大学农业伦理跨学科团队推出的又一部重要成果,也是国内首部聚焦草业与伦理交叉领域的学术专著。

  自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先生在兰州大学开启“农业伦理学”系列讲座以来,这一交叉学科已走过十余年发展历程。赵安博士于2022年加入兰州大学农业伦理跨学科团队。赵安博士在主讲本科生“草畜系统发展史”、研究生“农业伦理学”等课程的过程中,同步开展学术探索,围绕草畜产业的多个关键环节深入展开伦理层面的研究,并陆续发表多篇具有探索意义的学术文章。在此基础上,他将系列研究成果整理形成了《草地农业伦理》一书。

图为《草地农业伦理》一书。兰州大学供图

  《草地农业伦理》分为总论与分论两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系统构建了草地农业伦理的研究框架。

  在总论部分,作者围绕农业伦理学的发展脉络、核心思想与实践基础展开梳理:全面综述了过去十年国内农业伦理学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创新性地从“草地农业向农业伦理演化”的独特视角出发,系统阐释了任继周院士的农业伦理学思想,厘清了草地农业与伦理研究的内在关联;尝试提出“农业伦理矩阵”这一系统分析方法,旨在为农业实践中的伦理决策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工具与科学依据;介绍了国内农业伦理学教学工作的起源与推广历程,明确其率先在草业科学专业发轫的历史背景,凸显了草业科学在学科发展中的奠基作用。

  在分论部分,作者聚焦草地农业领域的具体实践场景,选取六个关键议题展开专题讨论,力求为现代农业的伦理缺失问题探索哲学层面的解决方案:一是探讨“藏粮于草”模式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二是剖析“耕地种草”过程中涉及的种植伦理问题;三是分析县域饲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系统相悖现象;四是研究饲料工业生产中的安全伦理边界;五是挖掘草地农业发展对生猪养殖产业的伦理启示;六是审视草食动物禁牧政策背后的公共政策伦理逻辑。作者始终立足草地农业的独特视角,通过这六个场景的深入剖析,为破解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伦理困境提供了兼具针对性与前瞻性的思考。

  《草地农业伦理》一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学科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

  其一,填补农业伦理细分领域研究空白,完善学科体系。该书以草业科学与农业伦理的交叉融合为核心视角,系统构建草业伦理研究框架,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学术空白,更为农业伦理学科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补充,推动草业领域的伦理研究从零散探索走向系统深化。

  其二,拓展草业科学研究边界,丰富一流学科内涵。兰州大学草学学科是全国排名前列的一流学科,兰州大学农业伦理跨学科团队是国内从事草业相关研究最具综合性的团队。该学科在长期发展中,不仅在草种育种、植物保护、草地生态、草类作物栽培、草食畜牧学等主流研究方向形成显著优势,还逐步拓展出草业经济学、草畜史、草畜哲学等兼具特色与深度的边缘研究领域,构建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体系。本书的出版进一步将农业伦理这一前沿视角融入草业科学研究范畴,既为草业科学注入了新的学术活力,也通过伦理维度的探索,丰富了学科的内涵边界。

  其三,提供实践指导与政策参考,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在实践应用层面,该书的价值尤为突出,为草业及相关农业领域的实践操作与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方面,书中针对“藏粮于草”“耕地种草”“草食动物禁牧”等具体场景的伦理分析,直接为行业生产实践提供了伦理准则与行动参考,帮助从业者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与社会责任,避免因伦理缺失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另一方面,其对县域饲草产业系统相悖、饲料工业安全伦理等议题的深入探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针对性的参考依据。推动政策从“单一目标导向”转向“经济—生态—伦理多元平衡导向”,最终助力草业及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