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地市播报> 正文内容
康县:党建引领“农区”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6日 15:34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16日电(杜宁生)田间魔芋硕果累累,鱼塘冷水鱼欢快游动,民宿院落整洁雅致,乡风文明沁入人心……走进陇南市康县白杨镇,一幅产业兴旺和美宜居的画卷跃然眼前。

  今年以来,白杨镇深入落实省委农区党建工作部署,以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为发力点,扎实推进强基固本工程,实现了农区产业能级、民生福祉、治理效能的同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引链兴魔芋,全民种植促增收。白杨镇传统种植魔芋历史悠久,2023年引进青岛芋丰公司全产业链项目,并投入30余万元建成20余亩育种基地,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完整链条;立足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将传统产业和现代企业相结合,通过推行“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动产业从“传统零星”向“全民规模化”转变。尤其今年,实施“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双保障,为农户免费发种、种植奖补,农技专班全程指导,累计发放种子5万余斤、奖补575.5亩,南城沟村还试点2000余桶立体栽培破解地形等限制。在实际种植中,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企业保底收购让农户安心,企业为三类户免费发放魔芋种子,吸纳困难群众就业,做到了让群众增收在魔芋产业链上,人人都能靠魔芋挣钱。

  联合支部强渔业,抱团发展提效益。白杨镇针对冷水鱼产业发展,组建跨村“冷水鱼产业联合党支部”,推行“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设立联合支部产业发展办公室,建成5个养殖基地、1个鱼苗孵化基地及1座生态鱼庄,依托中心村产销平台整合资源,构建“孵化—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破解技术、市场等难题。截至目前,全镇冷水鱼示范养殖基地达20.5亩,养殖虹鳟鱼等共计16万余尾,将冷水鱼销至周边及武都、成县、天水等地,有效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带动集体和农户增收。

  阵地筑基优治理,网格服务暖民心。白杨镇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依托“陇南民事直说1234”、人大代表之家等阵地,结合田间议事、上门问需,畅通诉求渠道,建立“村—小组—农户”三级网格,明确人员职责,发挥网格员作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维护乡村稳定,提升治理效能。

  移风易俗促转变,文明新风入人心。村党组织推动“一约四会”运行机制,结合“积分超市”运行,优化村规民约,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党员示范带头,大力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通过微信群、主题党日等各种方式,宣传文明新风和身边典型,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蔚然成风。

  行走在白杨镇,处处可见党员忙碌的身影:带头治理环境,振兴产业发展,指导农业生产、调解矛盾纠纷、化解群众困难……正是这一抹抹“党建红”,点亮了乡村的希望,点燃了振兴的引擎,让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在这片土地上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完)

【编辑:杨娜】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