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甘肃环县14.8万亩中药材采收忙 药香里飘出增收新希望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6日 15:44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16日电 (郭海霞 乔洁)金秋时节,随着庆阳市环县14.8万亩中药材进入集中采收期,药农、合作社抢抓晴好天气抢收晾晒,田间地头机器轰鸣、人影穿梭。

板蓝根采挖。

  近日,秦团庄乡贾塬村千亩板蓝根全面成熟,采收工作有序展开。秦团庄乡海拔高、光照足,典型的绵沙土壤,极适板蓝根生长。“你看这板蓝根,仅生长四个月,茎秆就有40公分长、大拇指粗,品相好、药性足,特别受市场欢迎。现在每亩能采挖干货200公斤左右,亩均收入达1600元。”莉安药苑家庭农场负责人范吉峰手持刚采挖的板蓝根,满脸欣喜地介绍。

  46岁的安徽籍种植户范吉峰,此前一直在陕西定边一带种植板蓝根。一次偶然机会,经人引荐来到贾塬村,今年试种1200多亩板蓝根。“第一年试种就超出预期,长势、品相都没问题。明年我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还会给愿意种的老百姓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采挖后统一按市场价收购。”范吉峰说。

  “我们村有315户1198人,目前在家人口200人。今年在外地种植户带动下,首次尝试板蓝根种植。从当前采收效益看,每亩收入约2000元,扣除成本后净利润达1500元。”据贾塬村党支部书记梁勇介绍,相比传统粮食种植,玉米亩产约900斤、每亩收入不足千元,中药材种植效益优势明显。“明年村上计划将板蓝根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左右,带动周边20户农户参与,既推动村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也能让村上闲散人员实现家门口就近务工。”

采收板蓝根秧苗。

  为何选择带动全村种板蓝根?

  梁勇给出答案:“莉安药苑家庭农场的范吉峰有多年中药材种植经验,不仅能提供技术指导,还手握稳定销售渠道,农民种植的药材根本不愁卖。”

  同样忙碌的还有小南沟乡。该乡中药材基地里,原先的翠绿已变成连片褐色,药材全面进入采收期。“我种柴胡有六七年了,今年种了17亩,一亩地能有近5000元收入。挖完拉回家,人工分拣、晒干后,就等着药贩子上门收购。”小南沟乡种植户李志涛说。

  小南沟乡乡长裴艳介绍说,该乡柴胡种植主要集中在陈掌、徐掌两个村,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建成3万亩种植基地,并探索出“柴胡+养羊”生态种养模式。目前两村羊只存栏超7000只,年均出栏约3800只,柴胡秸秆还能作为饲料,既增强羊只免疫力,又能提升肉质。“今年我们还在莲家滩村试点地膜种植柴胡,下一步计划在其他村推广这一模式。”

  而虎洞镇则结合镇情实际与区位优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全年日照时间长,产出柴胡的皂苷含量达0.44%等特点,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持续扩大种植面积,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全镇中药材留存面积达3万亩,年采挖1.5万亩,产值突破1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耕中药材产业,加强技术服务与销路巩固,计划新增芍药种植600亩、柴胡种植1万亩,推动全镇中药材留存面积突破3.5万亩,全力打造中药材大镇,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虎洞镇党委书记马鹏飞表示。

小南沟乡农户采收柴胡。

  环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境内山、川、塬交织,梁、峁、谷相间,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遍地无闲草,处处药材香。依托优越自然禀赋,环县产出的中药材以产量高、有效成分足、药效强的特点,深受全国各地药商青睐。

  近年来,当地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立足资源禀赋,将柴胡、黄芩、板蓝根、秦艽、甘草等道地药材列为重点培育品种,持续加大种植扶持力度,种植管理技术日趋成熟,成功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态致富路。

  为保障中药材产业行稳致远,环县从多维度构建全链条支撑体系: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在县西北部建成小南沟乡许掌村、虎洞镇贾驿村2个千亩柴胡示范村,带动打造小南沟乡、虎洞镇2个万亩中药材示范乡镇,形成规模产业带。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在田面积达14.8万亩,其中留存面积9万亩、新栽面积5.8万亩。据统计,今年年底中药材总产量将达1.4万吨,产值突破2.95亿元,直接辐射农户0.6万户,带动户均增收4万元。(完)

【编辑:杨娜】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