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16日电(高琼)秋日陇南徽县,县委原办公片区改造项目规划图前,居民赵繁满怀期待:“以后下楼就能散步,开车也不用到处找车位,城市建设真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心上了。”
这朴实的感慨,折射出徽县以“城区、镇区、景区、园区、矿区”五区联动推动城乡建设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该县锚定城乡融合发展目标,让城乡面貌实现从“点上突破”到“全域蝶变”的跨越。
城区更新:破解民生难题
“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终于要改造了,以后生活方便多了。”桥西片区居民黄瑞的心里话,道出了老旧小区居民的共同心声。
这个典型的老旧片区,房屋密集、设施陈旧,改造诉求强烈。徽县将其纳入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组建专项工作组,创新“一户一策”征收方案,仅用一个月签约率就达到98%,三个月完成591户居民全部签约,实现了和谐征收。
与此同时,农贸市场改造进入收尾,县委原办公片区将变身“徽州印象”民生广场,城东生态停车场加快建设,老城区地下管网改造有序推进,一系列民生工程让城市功能持续完善。
镇区提质:特色产业集聚
“现在路宽了、环境美了,来进货的商户也多了!”江洛镇商贸市场商户李江永切身感受着镇区变化。
这个商贸重镇推行“1334”精细化管理模式,划分18个责任段,每周开展“全民清扫”,让街道焕然一新。而在伏家镇,现代农业成为“富民引擎”,按照“一园三区四基地”布局,形成了多元化产业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
徽县重点打造的三个特色小镇,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800余个,镇区常住人口同比增长12%,真正实现了“以产兴镇、以镇带村”。
景区赋能:生态价值转化
“漂流青山间,夜宿民宿里,这趟旅行超出预期!”旅行社从业者姚雪的赞叹,印证了徽县文旅产业的魅力。
嘉陵江峡谷群景区建设快速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漂流码头、观景步道等设施相继建成,通天坪景区已开始试营业。在开发新景区的同时,泰湖风情园、吴山公园、文池景区等“老牌”景点也在持续升级。
徽县按照“一区一线两圈多村”的全域旅游思路,不仅建成多个特色景点,新培育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通过举办品牌赛事活动,催生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推动文旅产业火爆出圈。
园区兴产:城乡协同发展
在泥阳省级蔬菜(食用菌)产业示范园,村民刘会霞道出了园区带来的实惠:“现在旱涝保收,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
这个已通过省级认定的产业园,入驻农业龙头企业7家,发展设施蔬菜300多亩,每亩收入超2万元,辐射带动全县发展设施蔬菜2.03万亩,真正实现了“建一个园区、带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与此同时,徽县持续推进园区“扩容提质”,六大农业产业园初具规模,“八园区”布局逐步落地。陇南经济开发区徽县园完善基础设施,招引优质项目,与现代农业园区形成“农工协同、双向赋能”的发展格局。
矿区转型:绿色成为底色
“满山是绿、满眼是景,根本看不出是矿区!”游客在金徽矿业的惊叹,见证着矿区面貌的深刻变革。
作为全国绿色矿山代表,金徽矿业将80%矿建工程置于地下,投入千万元建设环保系统,使采矿区植被覆盖率超95%。同样的绿色转型遍布全县矿区:谢家沟铅锌矿实现远程智能调度,金徽新科材料形成完整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提升5倍以上。
绿色发展惠及民生。截至2025年上半年,徽县矿业带动就业2.3万人,占全县就业人口的18%,推动矿区周边基础设施升级,让“矿业兴、生态美、百姓富”从愿景走向现实。
从城区到镇区,从景区到园区,再到矿区,徽县以“五区齐抓”的生动实践,描绘出一幅城乡融合、产业兴旺、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崭新画卷,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