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0日电 (何方)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位于陇南市徽县城区核心地段的桥西危旧房改造项目也迎来丰硕的收获时刻,昔日斑驳的旧楼已完成拆除,平整的土地上彩旗猎猎。10月18日上午,随着项目正式启动,机械轰鸣声瞬间响彻凤山脚下,标志着这座困扰徽县多年的“城市伤疤”正式进入焕新阶段。
对于桥西老旧小区拆迁工作,多年来成了每届县委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堵点和“心病”。桥西片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住宅区,由17栋楼组成,共有居民591户,曾是县城最体面的居住区,如今却成了占地39.8亩的“城市伤疤”。
面对近600户居民需要搬迁的难题,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利益,拆迁谈何容易!老旧小区改造也是连续多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提交次数最多的建议提案。
“一直盼望着小区改造,今年终于看到了希望,这里的电线老化严重,经常出现问题,铸铁水管锈蚀漏水,消防通道被占,连救护车都进不来……”在徽县工作、一直居住在桥西片区的退休老干部冯大爷说。
多年来,1∶1.3或者1:1的置换比例是征迁最大的难点和争议点,也是让开发商望而却步,手捧“鸡肋”的为难所在,片区居民多次表达补偿诉求期望过高,开发商经过算账后给予补偿又“偏低”,造成了改造呼声日益高涨,但真正落实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双方“差位”过大又成了阻碍征迁难题的“拦路虎”。
时间来到2025年,徽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倾听民声、顺应民意,通过走访调查,制定方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桥西片区危旧房改造列为重点实施的十个城建项目之首,务实实施了“五个一”工作法:编制一套科学规划、组建一支专业团队、制定一套实施方案、算好一本经济细账、完善一套保障机制,将这项徽县群众心中“第一难”征迁工程变成了民心工程,最终把这一工程干成了“民之所向,政之所为”的暖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徽县桥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才算真正迈出了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为统筹推进改造工作,徽县成立了“1+7”指挥部体系,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建立“日通报、周调度”工作机制,形成“四级包保”责任体系。
桥西社区党支部书记海兰兰翻开厚厚的工作台账,里面记录着征迁工作的每一步:“我们用三个月时间逐户走访,记下591户居民的237条诉求。组织12场政策解读会,把补偿标准、安置方案讲透讲清。针对老年住户、困难家庭,专门制定‘一对一’帮扶方案。”让她印象最深的是独居老人张阿姨,起初因担心安置问题坚决不签约,工作组不仅帮她联系过渡房源,还协调社区志愿者定期照料,最终用真心打动了老人。正是这份细致入微的工作,让项目实现了公告发布后签约率100%、“零上访、零强拆、零事故、零诉讼”的亮眼成绩。
据了解,新项目总用地面积26250.57㎡,设计总建筑面积139214.99㎡,规划建设9栋住宅楼共846户,其中北区4栋高层作为542户回迁安置房,南区5栋小高层洋房满足不同购房需求,从规划图上可见,新项目西靠凤山,东临滨河景观带,坐拥6648.95㎡绿地,搭配580个机动车停车位和99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容积率4.42,建筑密度32.81%,各项指标均达到现代居住标准。这里不仅是住宅,更是宜居社区,项目配套建设9557.46㎡商业设施,紧邻官井巷商圈,交通便捷、生活便利,建成后将成为徽县危旧房改造的示范工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