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丝路新语> 正文内容
海外华媒走访甘肃酒泉 点赞现代农业创新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2日 10:52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2日电(王牧雨 高莹 刘潇)18日,“中新观陇·酒泉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在甘肃省酒泉市的行程进入最后一天。媒体代表们走进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探访“种子王国”的科技内核,随后到访西汉酒泉胜迹,感受跨越千年的历史脉动,为此次酒泉之行画上圆满句号。

  当日上午,采访团抵达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这里是2020年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的全国唯一以蔬菜花卉制种产业为主的“国字号”产业园。

图为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资料图)

  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酒泉市全力打造国家级种业高地,2025年全市制种面积达到78万亩,预计全年种子产量1.8亿公斤,产值高达48亿元。更令人瞩目的是,酒泉的蔬菜花卉种子已销往美国、德国、荷兰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800万公斤,创汇4.5亿元,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一半。

  “这里的种子不仅能装满‘中国碗’,还香飘全世界,令人惊叹。”海外华媒代表陈林表示,酒泉种业的国际化程度远超想象。

  科技的支撑为种业注入硬核动力。目前,酒泉市已建成14个种业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全市拥有38家具备研发创新能力的种业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农作物品种达1442个。在肃州产业园,这种科技力量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效益。园区通过“一轴一园两区十基地”的规划布局,汇聚了种子“研发、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推广、科普、培训、博览、旅游”十大功能,成为国家优势特色种业示范区。

  随后,采访团来到西汉酒泉胜迹,这里是承载“酒泉”地名由来的核心历史遗迹,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西汉酒泉胜迹一景。(资料图)

  媒体代表们漫步园中,聆听工作人员讲述霍去病出征河西大破匈奴后,将御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共饮,“酒泉”由此得名的历史典故。现存胜迹以千年古泉为核心,配套西汉胜迹门楼、酒泉亭、霍去病雕像等景观,古柳虬枝、碑刻林立,兼具汉代历史厚重感与园林雅致。

  “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两千年前的驼铃声和将士们的欢庆声。”韩国新华报副社长隋兴国感慨,这片遗迹是丝绸之路上民族融合、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

  如今,这里不仅是展示汉匈文化交融的重要窗口,也是市民游客追溯丝路汉风、感受酒泉历史渊源的文化地标,更是当地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客厅。

  连日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深入走访了酒泉市的肃北、阿克塞、瓜州、金塔和肃州等地,对当地的文化传承、生态建设、农业发展有了全方位了解。

  澳门商报新媒体编辑中心主任洪小雅表示,将把此次酒泉之行的见闻,特别是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成果和深厚的历史文化,通过新媒体平台传递给澳门同胞。“酒泉在守护传统文化根脉的同时,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的路径,非常值得借鉴。”她说。(完)

【编辑:杨娜】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