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地市播报> 正文内容
玉门“十四五”答卷:人社书写民生“实”与“暖”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2日 14:31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2日电(徐玮)翻开玉门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民生答卷,字里行间满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温度:稳定就业托举民生底线,优质社保织密安全网络,精准引才积蓄发展势能……每一项成绩都紧扣群众需求,每一步推进都瞄准“高质量”目标,共同勾勒出一幅百姓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实惠的幸福全景图。

  就业优先,稳住民生“基本盘”

  一个重点项目就是一座“就业富矿”,项目建设过程中、投产后,都需要吸纳技术工人,直接带动本地群众就业。

  杨涛是甘肃凯盛大明公司的员工。几年前,他一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回家次数寥寥可数。今年,他通过“码上就业”平台了解企业用工招聘信息后,凭借专业特长成功在凯盛大明公司就职。“之前打工要去外地,管不上孩子,顾不上家,现在家门口就能一个月挣6000元的工资,下班就能管上孩子。”杨涛满意地说。

  “像杨涛这样的本地工人在凯盛大明公司就有300多人,而在玉门,像凯盛大明这样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5户,这让本地群众实现‘家门口高质量就业’成为可能。”玉门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马建表示,五年来,玉门市依托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实施“援企稳岗服务百企”行动和“农民工返乡入园”工程,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1.16万人。

  城镇里,建成1家零工市场、6家零工驿站、16个就业服务联络站,“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就业帮扶活动成为求职者的“暖心桥”,形式多样的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每周都有。五年来,全市组织开展的园区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就业观摩体验等活动达到245场次,为7.9万人提供了线上线下就业创业服务。

  在农村,建立“城乡富余劳动力资源库”,针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敲门行动”做到“一户一档”,确保至少一人就业、一人懂技能。五年来,全市年均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600人,年创劳务收入8亿元,相当于每个输转劳动力年均为家庭带来3万多元,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渠道。

  社保兜底,织密民生“安全网”

  “以前办社保得往市区跑,来回要半天,现在在镇上银行就能查缴费记录,方便得很!”玉门市花海镇金湾村村民徐根德口中的便利,是“15分钟社保便民服务圈”的生动体现。五年来,玉门市以“减环节、提效率、扩覆盖”为目标,推动社保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其中“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改革成效显著。过去办理社保转移需跑3个窗口等3个工作日,如今1个窗口受理当天就能办结。目前,累计办件量达6.46万件,好评率100%。档案数字化管理也成为“服务提速器”,目前已完成10813份社保档案数字化,完成率90%,工作人员线上调阅几秒即可完成,退休审批时间缩短30%。

图为玉门市民在玉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玉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为让偏远乡镇群众享受便捷服务,玉门市统筹银行建成17个“社保便民服务站”,覆盖80%的乡镇(社区),参保登记、待遇查询等高频业务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线上及就近办件占比达72%。

  五年来,全市社保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56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8%;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待遇较2021年分别增长9.77%、37.86%,社保基金收入达6.05亿元,较2021年增长74.86%,越来越多群众感受到“老有颐养”的保障。

  人才支撑,积蓄发展“新势能”

  “毕业就能进巨化上班,专业对口、工资满意,不用愁找工作了。”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毕业生吴超年的经历,得益于玉门市“校地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五年来,玉门市围绕新能源、化工等主导产业,以“引才、育才、留才”为抓手,让人才成为城市发展“引擎”。

  针对企业用工需求,玉门市联合巨化、凯盛等重点企业,开展“才聚酒泉西北行”“金秋招聘月”等活动127场,发布岗位5000个,促成1500余名毕业生本地就业。为提升引才精准度,市人社局动态梳理“产业岗位清单”,聘请42名“招才引智联络员”直连高校专业,引才精准度提升50%。如针对全市现代化工及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产业需求,与兰州工业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大学合作开设“订单班”,实现学生“招生即招工”,毕业就能上岗,破解企业“用工难”与学生“就业难”。

  困难毕业生群体一直都是就业重点帮扶对象。在玉门,有860名脱贫家庭、残疾毕业生得到人社部门“1名专员+1份方案+1个岗位”定制帮扶,通过产业工人需求带动、开发社会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助力特殊家庭毕业生100%就业。此外,3家人才服务站、6家人才驿站、540个“鸿雁加油站”的建成,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生活保障等支持,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留在玉门、建设玉门。(完)

【编辑:杨娜】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