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金川区城乡就业服务一体化交出亮眼答卷
今年以来,金川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城乡就业服务不均衡、资源不互通等痛点难点,以体系化建设为抓手、精准化服务为核心、数字化转型为驱动,成功构建起“全域覆盖、高效协同、智慧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工作从“保基本”到“提质效”的转变,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民生根基、注入强劲动力。
系统织网 打造城乡就业服务“便民圈”
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金川区以织密就业服务网络为基础,开启“系统织网”行动。结合区域服务半径、人口分布及城镇化进程,以城乡综合零工市场为枢纽,在两镇、六街道布局9个标准化零工驿站,并联动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平台、乡村就业工厂等资源,构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无缝衔接的就业服务网络。
通过统一服务标准、优化功能设置,金川区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成功打造出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就业便民服务圈”。这一举措让群众享受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便利,标志着金川区城乡就业服务从“有”向“优”迈出坚实步伐。
精准施策 激活就业服务“新效能”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金川区推动就业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通过模式创新、靶向发力、数智赋能三大抓手提升服务效能。
金川区创新开展“人才夜市”“丰收节里的薪资机遇”等特色招聘活动,将岗位送到群众身边;创新“城乡双岗”灵活就业模式,帮助务工群众实现“农忙种好田、农闲上好班”;深化省内东西部劳务协作,与定西市安定区等13个县区签订合作协议,搭建城乡劳动力与优质岗位的高效对接桥梁。
在靶向服务上,针对不同重点群体推行“一人一策”定制化服务。面向农民工群体实施“技能+岗位”双轮驱动,开展靶向技能培训38期、1905人;高校毕业生依托“1131”精准服务体系,落实基层就业补贴284.25万元,开发见习岗位174个;退役军人(军属)群体,持续加大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和创业贷款扶持,促成120名退役军人(军属)稳定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一对一”援助2500余人次,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为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办事更高效”,金川区开发“金昌就业”智慧服务平台,整合在线招聘、政策查询、业务办理功能,搭配全域数字化就业终端,构建全天候、一站式服务网络。现平台已注册企业907家、个人用户1.74万人,处理求职申请1.2万条,匹配岗位4200余个。
成效引领 树立城乡就业服务一体化新标杆
随着城乡就业服务一体化体系不断完善,金川区就业工作“含金量”与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十四五”以来,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9.03万人;就业质量稳步提高,202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61919元,较2020年增长30.2%。
服务效能方面显著增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年均输转劳动力1.8万人次,零工驿站服务超3500人次,帮助620人实现灵活就业,平台线上办结业务748件,服务满意度大幅跃升。此外,金川区成功培育“镍都锂电工”省级劳务品牌,获评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还被人社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工保障工作联络点,就业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