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3日电(孔维伟 薛诚 史有东)黄河上游的临夏州永靖县盐锅峡镇黑方台,曾是地质灾害频发的“隐患点”。如今,这里建起连片的现代化大棚,蓝莓幼苗正待茁壮成长,草莓已端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一场由地质灾害治理催生的变革,让这片土地完成了从“灾害台”到“绿色示范区”的转身。
黑方台地处永靖县中部,曾长期受地质灾害困扰。传统大水漫灌的耕作方式,导致黄土层水分饱和,滑坡风险不断加剧,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2019年,永靖县全面叫停黑方台区域的大水漫灌,调整农业种植模式,当地的灾害治理从此从“被动防灾”转向“主动治灾”的新阶段。
治理与发展并行,永靖县将目光投向了现代高效节水农业。2022年至2023年,当地先后投入9283万元,建成占地798.93亩的黑方台地质灾害区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基地,新建239座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今年,又追加投资4070万元,推进基地二期B区建设,搭建起39座16米跨轻简化装配式钢架大棚,同时配套建设田间道路、排水渠系和室外供配电等基础设施,为农业发展筑牢了硬件基础。
如今走进示范基地,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在二期B区,从云南引进的蓝莓品种于5月底开始育苗,近日已达到“进棚”标准,94000盆蓝莓苗正被工人有序搬入大棚养护。“一个月工资3600元,还有500元全勤奖,离家又近,特别满意。”盐锅峡镇新塬村村民张福萍已在基地工作近一年,主要负责育苗、田间管理等工作。像她这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有16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
科技是这片土地蜕变的关键支撑。基地中控室内,水肥一体化系统根据作物需求精准调配养分;温室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温度、湿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了农药使用。这些技术不仅有效减少了灌溉水渗透,降低了黄土层水位,从源头防范了地质灾害,更让农业生产实现了精准化、智能化。
优质的农产品也打开了广阔市场。今年3月,基地首批红颜九九草莓上市后,凭借优良品质和口感赢得青睐,已向大型连锁超市供货10万余斤。目前,基地由甘肃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统一运营,通过集体经营、出租经营等模式,带动30多户农户参与,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