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3日电 (王亚雄 马富平)时值正午,阳光微暖。在定西市渭源县锹峪镇贯子口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的餐堂里,68岁的张大爷搁下筷子,笑意从眼角的皱纹里漫出来:“这饭菜,荤素搭配真香,是贴到心坎上的温暖!”邻座的话匣子一开,满屋皆是热闹。
这帧暖融融的画面,是渭源县为老年人铺开的一幅民生长卷。“十四五”以来,渭源县系统构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等文件,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800万元,新建5家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床位165张,建成12家村级互助幸福院,逐步形成覆盖乡镇、村社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如今,全县共建成老年助餐点14个,累计提供就餐服务5.2万次。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活动,为650户家庭落实补贴308.7万元。
比饭菜更暖的,是心贴心的陪伴。在上湾镇,结对帮扶干部侯战林送给失明老人一台收音机,让秦腔韵律再次滋润老人沉寂的世界;在祁家庙镇,结对帮扶干部邓俊牵着从未进过城的老人漫步街头,牛肉面的热气模糊了老人湿润的眼眶。在渭源,像侯战林、邓俊这样的结对帮扶干部共有3048名,与5202名群众结对,累计交流6.27万人次,走访探视近5万人次,落实政策3.59万项,帮助解决困难5200多项,办实事7600多件,资助资金132.7万余元。这些细微的善举,如春风化雨,无声地润泽着乡村养老的土壤。
“一二三四,指尖对齐;五六七八,手指交叉!”上湾镇中心敬老院里,护理员带着老人们做手指操,欢乐的氛围中,老人们找回了生活的节奏感。
“我住进咱们敬老院已经整整两年了,这里就像家一样,护理员们就像亲人一样,每一天都过得很幸福!”对于庆玉峰来说,不再为“往后日子咋过”而发愁。这座于2021年正式运营的敬老院,现已发展为集“养老、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园林式医养结合新型敬老院。
从“有保障”到“有幸福”,民生事业长出了温度。渭源县强化残疾人、“一老一小”等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和关爱服务,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全县农村低保保障资金从2020年的0.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07亿元;特困供养资金从1355万元翻了一番,增长至2794万元;农村低保覆盖人数从2.5万人增长到3.17万人,保障面占农村人口10.6%;720户适老化改造让扶手、防滑垫、智能呼叫器走进老人屋,失能老人集中供养率达63.4%,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94.2%。(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