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3日电 (聂兵远 富承璘)在乡村振兴的宏大乐章中,科技成为激昂有力的最强音。民勤县,这座地处西北内陆、被沙漠环绕的小城,正以科技为笔,饱蘸创新之墨,精心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奏响了一曲曲振奋人心的致富之歌。
科技为农业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助力民勤县突破资源瓶颈,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曾经,盐碱化严重制约着民勤的农业发展,良田退化,粮食产量难以提升。但如今,科技带来了转机。通过设立核心示范区,运用专业设备对土壤盐碱状况进行“全方位体检”,民勤县建立起全域盐碱地数据库,精准划分治理类型,为盐碱地治理提供了方向指引。
创新采用“以地适种”与“以种适地”相结合的模式,打出综合治理“组合拳”。轻度盐碱地以“培肥控盐”为重点,中度盐碱地聚焦“节水阻盐”,重度盐碱地实施“重构耕层”攻坚策略。在科技的助力下,昔日白茫茫的盐碱滩,如今成了金灿灿的米粮川,曾经的“不毛之地”蝶变为丰产良田。
科技智慧的赋能,更让民勤县的农业生产迈向智能化、精准化。智能恒压供水系统、全自动过滤装置、太阳能自动控制阀等现代化设备在田间高效运转,智能水肥管控网络让种植户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操控灌溉施肥。田间传感器实时感知土壤墒情与盐分变化,数据传至控制中心后自动计算灌溉施肥量,实现水肥精准按需供给。这不仅提升了灌溉效率,让水资源利用更高效,化肥施用更精准,还显著提升了作物品质,增加了亩均效益。
科技还深入到农业的各个环节,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小院”模式的构建,形成了高校、企业、科技与农村深度融合的新格局。通过校地企村联建共建,支部联建、发展联谋,有效激发协同动能。“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扎根田间,在“耕、种、管、收”全周期提供零距离技术跟踪,为农户精准输送优质品种与先进技术。他们探究土壤机理,推广肥料增效剂,对比不同品种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让传统“经验种田”逐步向现代“科技种田”转变。
在民勤县,科技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还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移动网络信号的覆盖,让曾经与外界联系不便的“沙海孤岛”与外界紧密相连。如今,90%的民勤蜜瓜通过电商销往各地,直播卖瓜成为瓜地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牧民们也借助网络,给羊装上“数字身份证”,通过手机查看羊群活动状况,还能通过直播宣传,让沙漠中自然生长的羊肉卖出更高的价格。网络让农产品走出沙漠,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