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统战新语> 正文内容
张掖民乐:同心共绘“石榴红” 聚力筑就团结幸福家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7日 09:13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7日电 (张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走进张掖市民乐县南街社区,这句温暖的话语不仅挂在墙上,更融进了各族居民的日常生活里。近年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服务为纽带、文化为桥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基层治理沃土,让不同民族的居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绘就了一幅“邻里和睦、同心共融”的幸福画卷。

  阵地为基,“红石榴”品牌架起团结桥梁。“以前路过只是看看,现在常来长廊里学知识、和邻居聊天。”指着社区的“红石榴”宣传长廊,居民王大爷笑着说。

  为让民族团结“看得见、摸得着”,南街社区深耕“红石榴”家园品牌,精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红石榴”宣传长廊、阅读区等阵地,把民族团结故事、政策知识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段段暖心的文字,让居民在休闲漫步中感受团结氛围,让阵地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驿站”。

  “阵地聚人,关键靠党组织‘牵线’。”南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雪萍说。社区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联系户”四级组织体系,联合辖区11家单位组建“四方联动”专班,把服务从“办公室”搬到“居民家门口”;推行“1+N”党员联系户模式,1名党员至少对接3户居民,政策讲解、事务代办、矛盾调解样样冲在前。截至目前,党员队伍已为各族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件,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让各族居民的心越靠越近。

  “同包一个粽子、同跳一支民族舞,比说多少句话都管用。”这是南街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心得。社区摒弃“单向展示”的传统模式,以“我们的节日”为抓手,打造节庆主题“文化拼盘”——春节一起写春联、端午共包爱心粽、中秋同赏团圆月,更将剪纸、刺绣等非遗搬进社区课堂,让各族居民在沉浸式参与中增进了解、拉近距离。

  “以前我不爱出门,自从在非遗课堂学了剪纸,认识了好多姐妹,现在还成了社区志愿者!”居民马春香的话里满是喜悦。社区工作人员张凤莲深有感触:“文化不是‘展品’,而是‘纽带’。当汉族、回族、藏族的居民手拉手唱歌跳舞,那种‘一家人’的亲切感,是最动人的民族团结教育。”

  “腿脚不便不用愁,志愿者上门帮我办了养老认证,真是太贴心了!”78岁的陶玉花老人提起社区服务,连连称赞。除了文化交融,南街社区更聚焦“一老一小”、就业困难等群体的需求,创新“窗口+人员+红石榴志愿服务队”服务模式:办事窗口简化流程“让群众少跑腿”,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把服务送上门”,30名涵盖汉、回、藏等民族的志愿者组成服务队,帮独居老人打扫卫生、为困难家庭代办业务、给矛盾邻里调解纠纷。

  截至目前,社区累计为各族群众代办帮办业务200余次,提供法律援助98次,调解矛盾纠纷270余件,救助困难群众1703户,关爱特殊群体228户。“只要居民有需要,我们随叫随到!”志愿者赵海燕的话,道出了服务队的初心。

  如今的南街社区,各族居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一件件实事中生根发芽。“民族团结从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行动。”张雪萍表示,下一步社区将继续扩大小区“嵌入式”活动阵地,做实“红石榴”品牌,让各族群众在南街社区住得安心、过得舒心,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完)

【编辑:杨娜】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