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7日电(马瑞琪)近日,兰州市红古区住建局、供热站相关负责人及街道、社区一同走访辖区居民家中,全方位了解掌握居民对供热的需求与难点,仔细询问并查看暖气管道是否畅通,房屋供暖设施是否存在老化等问题。
“组织和街道社区对我们很关心,你瞧这暖气片,前几天检修师傅还特意上门挨片检查,嘱咐我们注意事项。”家住红古区一家属院的老人张庆柯,一边拿出一张供热便民服务卡,一边自豪地介绍说:“如果有供暖问题,就可以打这张卡上的电话,工作人员很快就会上门服务。家里暖和,这心里头啊,更暖和!”暖气片传出的温热,是冬日里最先抵达的幸福。
聚焦供热“源头”与“输送”关键环节,红古区住建局整合资源、精准破题,筑牢冬季供热根基。通过热源统筹,能源保供、管网攻坚等方面,将供热监管与暖心服务贯穿供热工作全过程,多维发力真正把供暖工作从群众关注的“难点”变成点赞的“热点”,全力守护群众温暖过冬。
据了解,红古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暖心服务贯穿供热全周期,把举措转化为“指尖便利”与“家门口服务”。一方面推动服务渠道智慧化,实现缴费“零跑腿”。指导华源动力启用“水电热”三费合一的微信小程序,完成线上缴费系统升级,真正实现了居民“一次不用跑”的贴心服务。同步推出“预交全年暖费减免2%”政策,目前已为1865户办结停暖过热手续,在让利于民的同时,有效促进能源节约。另一方面构建诉求响应快处机制,确保处置“不过夜”。组建6支“访民问暖”服务小分队,实行24小时接诉即办;配套3台应急抢修车辆与70名应急人员,严格保证“事故处理不过夜”原则。针对上一采暖季反映的233件室温不达标、暖气不热等问题,通过发放供热明白纸、逐户上门检修等方式全部落实整改,形成闭环管理。
秋风渐凉,暖意先行。走进红古区供热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操作运营人员穿梭在设备之间,运行人员反复核对着仪表盘上的参数……红古供热季的“温暖荧幕”正式提前拉开。服务不止于供热,创新协同服务模式,生动诠释了“温暖精准送达”的期盼。前期,红古区建立供热企业与物业公司联动模式,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方式,推动物业人员转型为“供热管家”,承担楼栋排查、简易维修及政策宣传职责,构建“前端快速响应、后端专业支撑”的二级服务网络,切实破解供热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以“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红古区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确保供热可持续。一方面,动态监管落地,推行“四访四问”“四看四查”工作法——访室温、费用、投诉、设施,问群众满意度;看气源、价格、弃供风险,查供暖连续性、参数调节、历史问题整改,实现了全流程闭环管理。此外,建立“源网站户”全链条监管机制,实行供热参数日报告制度,推动问题早发现、快响应、闭环处置,进一步提升了供热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精细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夯实可持续运营基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三级成本监控机制,有效破解成本倒挂难题。结合城市更新进程,加快推进庭院管网及老旧小区地下综合管网改造前期工作,以项目化建设夯实供热基础设施,用实际行动为红古发展注入温暖动能。
供热服务连接的是民生冷暖,承载的是千家万户的期盼。聚焦供用热信息畅通渠道,主动延伸宣传触角,提升居民政策知晓度和用热常识普及率。线上依托区融媒体中心发布《红古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积极缴纳取暖费倡议书》《致广大热用户的一封信》等,强化缴费意识与服务指引;与此同时指导供热企业通过微信公众号、服务小程序等渠道,清晰解读缴费流程、室温标准、报修方法等关键信息。线下结合“访民问暖”活动,在日常服务中同步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答疑解惑,引导用户安全、节约、科学用热。结合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有效前置化解潜在矛盾,营造良性互动的供用热环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