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8日电(马文军)四季流转,景致变迁,唯灵台那一城书香,是这片土地上最恒久而温润的底色。行走在秋日的灵台,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然而,比这自然秋色更暖人心扉、更引人入胜的,是弥漫于大街小巷、浸润至城乡肌理的浓郁书香。全民阅读,正为这座古城注入深沉而鲜活的精神力量。
阵地织网,让书香在城乡自由流淌
“不出村就能学到新技术,太方便了!”在上良镇蒋家沟村的农家书屋里,村民周凯手捧一本农业科技书籍,满心喜悦。这座由村部闲置房屋改造而成的书屋,近2000册图书整齐排列,已成为村民触手可及的“黄金屋”与“知识库”。
这便利的背后,是灵台县精心编织的一张全民阅读服务网。以县图书馆为总枢纽,乡镇分馆、农家书屋为节点,通过“图书漂流”“通借通还”等灵活机制,彻底打破了资源壁垒,让书香如活水般在城乡间自由循环,真正浇灌到了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品牌引领,让阅读成为全城风尚
如何让阅读从“书房”走向“广场”,从“个人志趣”化为“全城风尚”?灵台县用一系列品牌活动作出了生动回答。
每年的“灵台读书月”都是一场文化的盛宴:荆山之上的诗意吟诵,唐槐树下的文学对谈,城乡轮番登场的诵读、征文、讲座……共同营造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阅读的种子,更在无数家庭中悄然生根。“每晚半小时的亲子阅读,这种高质量的陪伴远比任何说教更有力量。”城南小学一位学生妈妈的分享,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而“书香家庭”评选、“星星点灯·悦读启智”家庭亲子诵读等活动,则为广大家庭搭建了展示风采的平台,让书香如细雨般浸润千家万户。
精准滴灌,滋养渴望成长的心灵
阅读不应是少数人的雅好,而应是全民共享的福祉。灵台县致力于精准滴灌,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渴求。在校园,“书香校园”建设通过班级图书角、读书节等活动,在青少年心田播下种子。灵台县东关小学负责人介绍说:“我们推行‘晨诵午读暮省’制度,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确保学生每日阅读不少于40分钟。”目前,全县中小学图书馆(室)已实现100%覆盖,开展“诗词进校园”“国学经典诵读”“诗词大会”“遇见青春·阅见书香”青春读书会、“孔子文化节”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并创新设立了“皇甫谧中医文化阅读区”“密须诗词长廊”等特色阅读空间,让阅读与本土文化血脉相连。
在机关,“干部读书会”将阅读与理论学习、能力提升深度融合,为学习型机关建设注入动能。在乡村,农家书屋早已超越读书看报的单一功能,化身传播农业技术、普及法律知识的“乡村课堂”,为乡村振兴夯实文化根基。
融合创新,赋能书香新时代
面对数字化浪潮,灵台县积极探索“传统+数字”的融合之路。县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将海量资源送至市民指尖;线上诵读、阅读打卡等新颖形式,成功吸引了年轻群体的目光。
“我经常会来图书馆看书,因为这里就像一座宝库。作为青少年,我们正需要这样的环境来多读书、读好书。”每逢节假日,县图书馆内座无虚席,学生们或伏案静读,或驻足寻宝,空气中弥漫的书香,见证着城市的未来与希望。
此外,《悦享时光》等品牌栏目通过主流媒体平台,将“灵台声音”传向全国,总浏览量突破百万,极大地提升了“书香灵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书香如风,拂润灵台,落地无声却滋养万物。从静谧的图书馆到热闹的乡村书屋,从校园的琅琅书声到家庭的亲子共读,阅读已深深嵌入灵台的肌理,化作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它默默地提升着市民的素养,更厚重地涵养着古城独有的文明气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