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地市播报> 正文内容
定西漳县:千年盐脉绽芳华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08:46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8日电 (汪泽福)漳河之畔,秦汉古盐井的青石板凝结着盐霜,井壁间深浅交错的纹路,是千年制盐史镌刻的时光密码。不远处的现代化厂房里,银色管道纵横交织,智能化生产线正吞吐着来自地下1500米的高纯度卤水,蒸汽氤氲中,古老盐脉与现代工业完成了跨越时空的握手。

图为古法制盐传承人制作的盐砖。

  63岁的古法制盐传承人李福义俯身灶台,长柄木勺搅动铁锅,乳白盐花在灶火下翻涌如碎雪;一公里外,甘肃漳盐胜雪盐业有限公司中控室里,“双膜卤水净化+MVR制盐”系统数据流在大屏上实时跳动。一灶烟火与一方屏幕,续写着漳盐传奇。

  “过去一口锅烧三担柴,只出四十斤粗盐。”李福义记忆中,盐工围着灶台轮班添柴,在烟熏火燎中重复“淋卤、煎盐、起盐”,粗盐裹着柴灰满是“烟火味”。2022年,成都文澜智谷科技有限公司携6.51亿元年产60万吨“出城入园”项目入驻,推动传统盐产业踏上现代化转型之路。

  走进甘肃漳盐胜雪盐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设备高速运转,自动化生产线有序作业。小袋食盐包装车间,17台设备仅需5名工人即可高效管理,机械臂精准抓取封装,单台月产能800至1000吨,较传统生产模式效率提升数倍。

图为甘肃漳盐胜雪盐业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

  “二期投产后,每吨盐成本将从70元降至20元,年产值有望冲5亿元,年纳税6000万元,净利润破1.5亿元。”谈及这组亮眼数据,公司总经理肖扬眼中难掩自豪,语气中满是对产业升级成果的笃定。

  产业转型的浪潮中,漳盐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未被淹没,反而在创新中愈发耀眼。漳县盐史馆作为当地的文化地标,

  以丰富的史料与实物展品,清晰勾勒出漳盐发展的历史脉络。当地还开发出漳小宝、盐呱呱等文创产品,将盐画元素巧妙融入其中,深受游客青睐。如今的盐史馆,集遗址保护、工艺体验、盐画创作于一体,每逢庙会,还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游客得以亲手触摸千年盐文化的温度。

  盐画是漳盐文化的艺术结晶。2005年,当地艺术家汪航尝试以盐为墨,历经无数次试验,发现树脂与盐粒的奇妙反应,独创彩盐工艺——将颜料融入盐粒,经熬制、塑形、固色,创作出兼具矿物质肌理与绚丽色彩的盐画。

图为汪航创作的盐画——漳县贵清山“断涧仙桥”。

  走进汪航盐艺工作室,仿若踏入冰雪奇境与艺术殿堂,贵清山的轮廓在盐粒的明暗变化中层次分明,敦煌壁画里的飞天身着彩盐服饰,在光线下闪烁着宝石般的光泽。这项技艺2010年获国家专利、2016年列入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填补盐文化与绘画艺术空白。如今,汪航招收学徒、开展培训,让400多人掌握盐画制作,使其成为漳县特色文化名片。

  从“一勺粗盐”到“一条涵盖生产、文创、旅游的完整产业链”,漳县完成了传统盐产业的华丽蝶变。如今,这片浸润千年盐韵的土地上,古盐井的青石板映着现代化厂房的银辉,盐画的彩韵伴着生产线的轰鸣,传统与创新在此交融共生。漳县正以“产业链”为笔、“文化魂”为墨,在陇原大地勾勒古老盐产业的时代新篇,让流淌千年的漳盐文脉,在传承与突破中绽放更夺目的时代芳华。(完)

【编辑:杨娜】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