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陇原通联> 正文内容
雨润沟壑的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2:12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3日电(周学虎)曾因“渴死麻雀摔死蛇”的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2025年的降水量达到764.8毫米。这一近10年同期最大值,为这片黄土高原上的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馈赠,更与持续多年的生态治理形成奇妙共振,让荒山秃岭的旧貌逐渐被绿意盎然的新颜取代。

  在东乡,降水增多早已超越民众的直观感受,成为有坚实数据支撑的生态转变。作为当地生态治理的缩影,布楞沟流域曾是极度贫瘠的代表,如今却因3.61万亩造林、供水管网铺设和立体绿化等系列举措焕发生机。云杉、油松铺满曾经裸露的山梁,不仅改变了视觉景观,更构建起良性循环的局部小气候,为降水留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临夏州东乡县航拍图。(资料图)东乡县委宣传部供图

  当地并未坐等自然馈赠,而是针对降水增多的特点精准推进流域治理。投资4030.87万元的沿洮河经济带生态缓冲带修复工程已完工投用,池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新增15平方公里治理面积,通过水土保持林栽植、封育保护等措施,让每一滴雨水都能更好地滋养土地。

  靶向治理的成效,已转化为清晰的生态数据。“生态的改善带来了连锁效应,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4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1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91.4%,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临夏州生态环境局东乡分局工作人员王玉雪说出了生态系统日渐强健的现状。

  生态治理的价值,在极端天气中更显突出。今年8月,凤山乡、五家乡等多地遭遇117毫米以上的大暴雨,这样的降水量在过去极易引发灾害。但得益于前期生态治理奠定的基础,当地通过快速响应、科学疏导,实现了人员零伤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从“怕下雨”到“善用雨”,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防御,东乡的生态韧性在考验中不断增强。

  “充足的降水缓解了水资源短缺,有助于作物生长和林草滋养,但强降水也可能引发洪涝、滑坡等灾害,需做好防御。”东乡族自治县气象局副局长常静说,在东乡,人们既享受着生态改善的红利,也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

  从昔日年均仅数百毫米降水的干旱之地,到如今雨润山林的生态新貌,这里既有降水增多的生态喜讯,更凝聚着久久为功的治理恒心,在黄土高原上勾勒出生态振兴的清晰轨迹。(完)

【编辑:薛晓莉】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