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新观陇> 正文内容
中新网甘肃周周见 | 陇原生态屏障牢 民生福祉增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6日 16:39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6日电 “十四五”收官在即,甘肃省政府新闻办近日举办“决胜收官‘十四五’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会议披露,五年来甘肃在生态保护、民生保障、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多点突破、全域发力,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以坚实步伐书写了新时代甘肃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生态保护筑牢安全屏障 绿色版图持续扩大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甘肃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交出了一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奔赴的答卷。全省构建“地面监测+高空探测”立体化沙尘监测体系,建成149个省控以上空气质量自动站,实现省市县及重点乡镇全覆盖,环境监测能力全面提升。

  祁连山生态保护实现“由乱到治、大见成效”,植被盖度提升2.9个百分点,雪豹、金雕等珍稀动物频繁出镜,被生态环境部誉为生态修复治理“博物馆”。

3月中旬,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亚洲最大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冰雪消融,水鸟飞翔。(资料图)

  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累计完成修复治理16.85万公顷,出境流量较入境流量平均增加2.29倍,湿地保护率达41.08%,尕海湖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图为7月12日,玛曲县阿万仓湿地风景如画。阿万仓湿地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上游核心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组成。(资料图)九美旦增 摄

  武威市治理沙化土地386.5万亩,成功阻挡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拢,青土湖水域面积恢复至27.65平方公里;陇南市森林覆盖率达45.27%,位居全省首位,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全国推广。

  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达Ⅱ类,流域水土保持率提升至70.25%,真正实现“一河清水送下游”。

4月上旬,航拍兰州春色。(资料图) 李亚龙 摄

  民生保障提质增效 幸福底色愈发鲜明

  五年来,甘肃始终把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让民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在社会保障领域,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6.7%和26.9%,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增长34.7%和29.9%,180.18万城乡低保对象、10.98万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养老机构和设施8620家,床位11.1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62.5%,520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投入使用,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超额完成国家任务。

2023年11月16日,甘肃省兰州市,在七里河区吴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内,老中青三代人组成“饭搭子”一起吃午餐。(资料图)李亚龙 摄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嘉峪关高考本科录取率连续11年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唯一整市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认定的地级市;甘南州高考本科录取率连续两年大幅增长,陇南师专成功升本填补当地本科教育空白。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嘉峪关每万人三甲医院数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配备率100%,实现从“有水吃”到“吃好水”的转变。

  产业转型多点突破 经济活力持续迸发

  面对转型发展重任,甘肃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农业领域,定西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254亿元,原原种年生产能力接近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定西宽粉”年产能30万吨、产值突破50亿元,成为“中国薯都”;张掖玉米制种全产业链产值达110.2亿元,品牌价值192.4亿元,筑牢国家种业安全屏障;陇南油橄榄产业四项指标全国第一,“武都花椒”品牌价值超39亿元。

  工业转型成效显著,白银市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较“十三五”末翻倍,50吨精碲生产线、电子级氟化锂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张掖建成和在建风光新能源突破1000万千瓦,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文旅融合焕发新机,“黄河之上?多彩白银”“圣境甘南?心灵之旅”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甘南2025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2901.4万人次,旅游收入155.3亿元;扎尕那获评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官鹅沟、冶力关成功创建5A级景区,让“诗与远方”走进民众生活。

2025年4月25日,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肃富地金虹张掖玻璃低碳产业园内,工作人员进行定制玻璃产品生产。(资料图)李亚龙 摄

  区域发展协同并进 发展动能加速集聚

  从河西走廊到陇东大地,甘肃各地立足区位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嘉峪关城乡居民收入比优化至1.82: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白银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三,通过打造12条重点产业链、培育特色消费场景,实现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

图为嘉峪关城市新貌。(资料图)嘉峪关融媒体中心供图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夯实,甘南“井”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初步形成,夏河机场旅客吞吐量大幅增长;全省水利投资完成1000亿元,较“十三五”增长33%,省级水网体系加快构建,年供水能力达162.19亿立方米。改革创新活力不断释放,水利领域5个PPP项目总投资51.27亿元,形成“建设—运维—效益释放”闭环;陇南跨境电商出口同比增长118%,数字经济成为新增长点;“结对帮扶 爱心甘肃”工程促成25.1万名干部与26.6万名困难群众结对认亲,帮办实事近60万件。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甘肃将继续坚守生态安全屏障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完)

【编辑:薛晓莉】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