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甘肃要闻> 正文内容
敦煌,不动自舞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1日 22: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敦煌9月21日电 (闫姣 田鹏鹤)“敦煌飞天本身是一种不动却自舞的形象,它出神入化,翩然起舞。”2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教授李超在敦煌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可能未来会借助更多科技手段,让中外人士看到敦煌舞的衍生和发展。

9月21日,敦煌舞的传承发展与现代传播交流活动在敦煌举办。闫姣 摄

  当日,作为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敦煌舞的传承发展与现代传播交流活动在敦煌举办。

  “人们最早看到以敦煌文化为题材的舞剧是《丝路花雨》,现在全国观众对敦煌舞很熟悉了,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反弹琵琶的舞姿。”李超称,敦煌舞在当代生活的新发展,需要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比如《丝路花雨》自首演以来一直复排,全新打磨和创造,为极具历史的文化赋予时代感。

  在李超看来,敦煌文化标识感极强,不可替代,具有强悍生命力。近年来,敦煌文化题材舞蹈特别多,如《千手千眼》,结合了声光电特效后,让舞蹈本身看起来更生动,“我觉得应该保持原有的传统文化根基,但也需要一定空间,找到与当代年轻审美相接近的创作手法和渠道。”

9月20日,甘肃省敦煌市敦煌大剧院内,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演职人员进行表演。  李亚龙 摄

  起源于敦煌壁画中舞蹈形象的敦煌舞,是敦煌文化的重要构成。1979年,以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成功上演为标志,敦煌舞作为中国民族舞蹈的一个全新舞种正式登上舞台,“反弹琵琶伎乐天”等经典造型一度在舞蹈界引起轰动。

  此后,《大梦敦煌》《千手观音》等一批优秀剧目、作品相继上演,《敦煌舞教程》等教研成果不断涌现,一批从事敦煌舞研究、创作、表演、教学的优秀人才迅速成长。历经40多年发展与积淀,敦煌舞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艺术体系,开创了一个在中国舞蹈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舞蹈学派。

  中国舞协副秘书长柳斌表示,敦煌舞教学体系日益完善,敦煌舞在中国古典舞范畴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敦煌舞在创作和表演方面的经验也日渐丰厚,但新时代敦煌舞的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完)

【编辑:路晓瑛】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