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观陇视频号每周一词(语)陇原通联滚动新闻中新专题·医者说·名师面对面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 正文内容
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农民转型产业工人 设施农业让乡村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8日 11:18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2022年12月,临夏市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生产的玫瑰。马玉林 摄(资料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28日电 (冶倩 马海源)时下,走进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园区内草木清香,高新智能温室内百万株名为娜欧米、甜蜜雪山、蜜桃雪山香妃、艾莎等十多个品种的百万株玫瑰渐次绽放,几百名产业工人们正忙碌其中,在现代化的花卉智能生产线上采摘、分拣、摘叶、去刺、包装,冷链物流等各岗位工人配合默契、井然有序,出口处工人们紧锣密鼓地搬运、装箱,准备将打包好的玫瑰鲜切花运往各地。

  33岁的李亚云,12年前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嫁到临夏县北塬镇,老公平时外出打工,由于家里有公婆和三个孩子需要照顾,一直没有机会外出挣钱。今年看到家附近的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招聘工人,考虑到离家不远,而且还能管吃管住,她就和两个老人商量后来到了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从家庭主妇成功蜕变为“产业工人”,安心在家门口赚着稳定的工资。

  在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李亚云学到了很多新技能,看到设施农业给大家工作带来的便利,因为她做事精干又负责,目前,她负责分配包装间几十个人的工作任务以及日常调度。

  在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里负责包花和材料供应的张婷婷,今年34岁,家住枹罕镇青寺村的她家里同样有老人和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外出打工就意味着无法照顾家里人,而今年初,家门口的“中国超级玫瑰工厂”圆了她的“上班梦”。

  走进鲜花港内的智能温室,产业工人们都忙碌地穿梭在生机盎然的玫瑰花海中,穿梭在其中的马小玲正在温室内娴熟地对花卉进行植护处理,35岁的她已经算得上鲜花港第一批老员工了,如今家住枹罕镇拜家村的她在家门口实现了月入4200元左右的“上班梦”。作为首批上岗的产业工人,技术娴熟的她采花、剪花、植保等各技术岗位工作已然都能胜任,现在的马小玲已经完全适应了按时按点上下班的“产业工人”这一新身份。

  李亚云、张婷婷、马小玲是借助临夏市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东风而变身有技术“产业工人”的缩影,在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和全市其他特色产业工厂里,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他们不仅成了高新特色产业发展的受益者,如今也成了特色产业的创造者和助力者。

  近年来,临夏市把鲜花产业作为高端产业、朝阳产业、情感产业着重打造,让“鲜花产业无中生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未来,临夏市将围绕实现3000亩种植规模和上市目标,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搭建销售平台、延伸产业链条,招商引进装备制造、花卉包装和物流运输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力加快鲜花港2期、3期建设和紫斑牡丹科技中心、花卉种业研发中心、花卉营销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中国花卉产业新中心,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