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观陇视频号每周一词(语)陇原通联滚动新闻中新专题·医者说·名师面对面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 正文内容
张掖民乐善用“土”“特”“产”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5日 11:05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图为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产业种植区千亩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迎来收获期。民乐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5日电 (王晓泾 史婷)青山环绕,碧水粼粼,草木葳蕤,夕阳下村民们坐在一起悠闲的拉家常,三三两两的孩童在旁边追逐嬉戏打闹……秋日时节,带着丝丝凉意走进张掖市民乐县六坝镇六坝村,村民感慨着:“环境好了,产业有了,收入高了,生活越来越惬意了。”

  走进六坝镇六坝村的千亩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数台大型马铃薯收获机穿梭田间,伴随着轰鸣声,批量的马铃薯从土壤里翻出来,村民们采拾、分级、装车,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这只是我们看到的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区的一个小模块,周边还有千亩梨园、千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等,逐步形成了种植、观光、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构建起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六坝镇六坝村党总支书记韩昌介绍说。

  近年来,民乐县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和唤醒沉睡在陇原乡村的美丽风景,积极探索生态游、乡村游、康养游和体验游等多种旅游形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旅游景区已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作为乡村旅游胜地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对吸引本土人才加速回流和推动“乡村+旅游”新模式稳健发展大有裨益。

  “以创建乡村建设示范村为契机,六坝村坚持‘宜农宜业、宜居宜养、宜文宜游’的原则,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小投入、微改造、大提升,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建成集文化创意、文艺演出、游乐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大大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六坝村党总支书记韩昌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不只要“种”文化,更要“育”文化。

图为乡村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也能就近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民乐县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乡村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也能就近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民乐县委宣传部供图

  乡村学校一直在服务农村困难群体、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民乐县锚定高质量发展新航向,不只在产业振兴、文旅振兴上持续发力,更以教育振兴为着力点,以“软实力”提升为目标,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石。

  过去乡村学校基础设施老旧,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一度困扰着师生和家长。通过长期以来不断完善现代化教学楼、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学校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此外,依托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一所所乡村学校少年宫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也能就近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民乐县南古寄宿制小学校长赵锋说:“这几年乡村学校少年宫办的有声有色,村里的孩子也可以参加音乐、舞蹈、绘画、编程等特色社团活动,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广泛,阅历也越来越丰富,变得也更加自信了。”谈及下一步的发展,赵锋表示,接下来要开发多种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的课程,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要积极吸纳非遗文化进校园,与中小学教育有机融合,让民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创造性传承。

  如今的民乐,一条条道路像密织的网一般,遍布城镇乡间、偏远村落;走进农家,一座座新建改建的房屋整洁敞亮;来到村里,乡村学校教学实施完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一个个日新月异的变化,可看、可感、可触。(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