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观陇视频号每周一词(语)陇原通联滚动新闻中新专题·医者说·名师面对面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 正文内容
甘肃“岐黄之术”对症节令养生:传导健康生活方式“治未病”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0日 17: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人权行动看中国)甘肃“岐黄之术”对症节令养生:传导健康生活方式“治未病”

  中新网兰州12月10日电 (记者 冯志军)“大雪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此时是自然界阴气最盛之时,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因此,‘养藏’乃冬日起居的主旋律,大雪养生也应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以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连日来,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应景”推出大雪养生知识。

  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孙萌向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介绍说,在冬天里,要少吃咸味食品,多吃些苦味食物以益心气,如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等。此外,大雪节气昼夜温差比较大,人们早晚会因寒冷而感到不适,温热的食物和饮料更有助于养护阳气,最佳作息时间应是22时至次日6时。

  “小时候的志向是做一名医生,现在的工作也可以说离梦想的偏差不算远!”在孙萌看来,每天学习了解并向公众科普健康睡眠、合理饮食、疾病预防、有益运动、读书养生等养生保健知识,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文化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把健康的生活方式传导给公众,让大家学会“治未病”。

  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位于甘肃庆阳市庆城县周祖陵景区,是全国唯一一座融学习观赏、研究探讨、养生休闲为一体的以岐黄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馆,也是全国最大的岐黄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该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岐黄中医药文化的深厚恢宏与博大精深,同时展出文物、藏品、中药材标本和各种版本的《黄帝内经》等共计1800余件。

图为位于甘肃庆阳市庆城县周祖陵景区的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资料图)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供图
图为位于甘肃庆阳市庆城县周祖陵景区的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资料图)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供图

  近年来,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进行广泛宣传,特别是抖音平台发布中医药文化推广宣传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达200万……这些定期发布中医养生知识,向公众普及健康睡眠、合理饮食、疾病预防、有益运动等养生保健知识,为全民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岐黄”指岐伯与黄帝。相传,黄帝在北地找到了岐伯并诚心求教,他们在此地探讨医术长达数年之久,在庆阳境内留下了许多“足迹”。黄帝问了岐伯1080个有关天文地理、防病养生、安邦治国的问题,岐伯分别从“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三个方面作了精辟的回答。

  后人将这些问答整理成书,这奠定了我国最早的医学养生巨著《黄帝内经》。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

图为游客参观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资料图)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供图
图为游客参观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资料图)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供图

  孙萌说,近年来,该馆倾力挖掘岐黄中医药文化资源,打造岐黄文化知名品牌。去年布展了岐黄文化研究成果展厅,对博物馆内涵进行了提升改造,对国医鼻祖岐伯出处考证、岐黄文化论坛成果等各个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整理汇总。今年通过短视频、现代数字语音等多种方式,让公众了解岐黄文化和中医养生之道。

  “通过深入解读《黄帝内经》,我们将岐黄文化养生之道融会贯通至博物馆讲解中,并对应四时节气,从饮食、睡眠、运动、音乐等养生的各个方面,将中医养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孙萌表示,针对不同人群还提供多个版本的科普解说词,比如针对“当下年轻人注重身材保养”,那就需要教他们如何合理饮食和运动。

  孙萌说,在中医药文化传承方面,该馆近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已累计接待100多个研学团队。通过精彩的讲说,形式多样的文化场景,让学生们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入了解,为弘扬中医药国粹产生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实地研学让孩子们喜欢和热爱中医学,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