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州市通过思想共引、组织共建、服务共融,深化群团组织统战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多元力量。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筑牢群团统战根基。职工思政教育阵地化。2024年以来依托“中国梦·劳动美”“发展我助力·建功新时代”等载体,邀请各级劳模、工匠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术工人开展主题教育30余场次;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开展职工读书分享会160余场,覆盖企业职工超1.2万人,兰州市总工会获得“全国职工主题阅读活动优秀组织单位”。青年思想引导立体化。常态化开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宣传活动,2024年以来通过青年讲师团、“主题团日+”等多种形式开展“强国志 青春说”、全国全省五四奖章宣讲示范等各类活动30余场次,覆盖青年10万人次。家风建设融入常态化。持续开展“最美家庭”“最美母亲”“文明家庭”评选、最美家规家训征集、“一封家书”征文、集体婚礼等活动,倡导新时代家庭教育观。
二是健全组织体系,激活协同联动效能。拓展“三级化”组织网络。在外卖送餐行业通过动员地区头部企业合作商建立工会吸纳“专送骑手”;在各街道建立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吸纳“众包骑手”;依托兰州铁塔公司换电业务建立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吸纳灵活就业的“自由骑手”,2024年以来先后组建兰州蓝骑士配送行业工会联合会、兰州市城关区广武门街道工会联合会等覆盖外卖员的工会组织10余个,累计吸纳5000余名外卖员。深化“全领域”联动机制。打造“我和我的朋友们”交流活动品牌,2024年以来组织新媒体行业、社会组织、网络作家、独立音乐人、房产经纪人等新兴青年开展活动10余场次;建立30人的“野路子市集”城市主理人联席库,每周常态化深入走访新兴青年,不断拓宽联系渠道。构建“分类式”基层单元。推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通过行业统建、区域联建、单独组建等方式,累计建立妇联组织183个,覆盖各类组织和群体近4000个,吸纳团体会员单位15个,打造“三新”领域“妇女之家”“妇女微家”101个。
三是创新服务品牌,彰显群团担当作为。做实“惠工暖企”服务。制定《兰州地域快递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兰州地域快递行业集体协商办法》,有效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合法权益;累计打造“爱心托管班”68个,服务新就业形态职工子女1200余人。打造“青创赋能”平台。2024年以来在兰州市城关区甘家巷社区和山字石社区实施“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开展“团团活力圈”20类服务项目148场次,覆盖重点青少年4035人。深化“巾帼建功”行动。依托“金城大姐”家政服务联盟,2024年以来建立巾帼家政社区服务网点200余个,完成社区家政培训近4000人,社区“妈妈岗”吸纳就业人数2000余人;举办“春风送岗位·巾帼建新功”女性专场招聘会及直播带岗等活动42场次,累计提供适合女性就业岗位1.3万个。
四是聚力中心大局,凸显重要法宝作用。赋能产业工人队伍。利用“工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生产一线”四位一体的技能培训体系,围绕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精品课程30余个,通过建立健全“工学交替、双师带徒”培养机制,共同打造和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引领青年参与治理。印发《关于建设青年友好型社区助推“田字形”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发布“青春双百”行动,2024年以来先后开展困境青少年关爱、垃圾分类宣传、课业辅导等进社区项目107个,惠青年实事104件,其中盟友探店团、先锋学院少儿课后培育、耆老服务等项目广受青少年及社区居民欢迎。助推基层问题化解。推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百千万”计划,全面启动“陇原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2024年以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送法入户”、婚育文明讲座等100余场次;全市累计建成“巾帼工作室”17个、“执委婚调室”466个,“汇聚幸福·和合之家”建设实现社区全覆盖,2000余名村(社区)妇联执委与基层网格员实现双向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