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统战新语> 正文内容
陇南:以文化为基 创新为翼 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9日 15:31  
来源:甘肃统一战线网
分享到:

  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部署要求,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互联网+”“文旅+”“体育+”“史话+”为创新路径,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让各民族在文化共鸣中增进认同,在情感交融中凝聚力量,奏响了一曲“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强音。

  科技赋能激活文化基因,构建精神传承新场景

  陇南市以“互联网+”为突破口,打破时空界限,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本地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传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线上文化矩阵。

  依托陇南丰富的历史遗存,建成云端文化记忆库,整合秦早期文化、青泥古道、茶马古道等文化遗产建成线上3D博物馆,实现了“指尖触碰千年文明”。武都高山戏、文县傩舞“池哥昼”等非遗项目通过VR技术还原演出场景,让用户沉浸式体验民族艺术魅力。各博物馆线上平台2025年上半年访问量突破200万人次,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开展“非遗新青年”培育计划,培养各民族青年成为“文化主播”,让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破圈”传播。藏族青年班哲连麦高校学子,讲述“池哥昼”面具背后的创世神话,短视频平台上传的“康县传统铸铧”、“西和古法造纸”、“宕昌藏羌服饰制作”等传统技艺更是收获了上百万的观看点赞。各中小学设计“汉字里的民族密码”“诗词中的家国情怀”等线上教学内容,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让青少年在数字化学习中感悟中华文化基因,仅2025年春季学期,该课程就覆盖学生超8万人次。

  文旅融合绘就同心圆,不断增进文化认同

  陇南市坚持“以文彰旅、以旅促融”,将文旅资源转化为增进认同的“粘合剂”,让各族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中深化情感联结。

  深入贯彻落实省民委等六部门印发的深化旅游促“三交”计划行动方案,按照“文旅+”模式,打造宕昌县娥嫚沟、成县西狭颂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景区,开发6个旅游大景区、5个旅游度假区,5个文旅特色小镇,形成以民族乡村为特色的“全域景区化”发展网络。重新编制全市‌50个A级景区‌、‌7个文博场馆导游‌讲解词,重点突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故事,推动旅游促“三交”计划落实落地。

  今年推出首个“非遗版”春节,开展民俗非遗、社火戏曲展演,举办国家级非遗池哥昼民俗文化旅游节等100余项系列活动。宕昌创编的歌舞《娥嫚》亮相全国社区春晚,祁山三国文化园“六出祁山过大年”、文县“白马盛典”等实景演出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现象级IP。成县邀请甘肃安万剧团演出,出现万人空巷看秦腔的盛况,连续6天的演出场场超过万人现场观看,更有单日夜场观众达到10万人、各新媒体直播间人数超80万人,演出被各民族群众亲切称为“陇上秦腔音乐节”。

  开展“道中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创大赛、举办全市文创产品包装设计大赛,推动全市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开发。将西峡石刻、秦人战鼓、西和乞巧、氐羌图腾等陇南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设计出了如秦小虎、马勺脸谱、成州面塑等一系列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创产品。

  体育搭台凝聚向心力,谱写团结奋进新篇章

  陇南市充分发挥体育“团结民心、凝聚力量”的独特作用,通过创新赛事形式,让各族群众在互动中增进了解、在协作中深化情谊。

  以体育赛事为纽带,将共有精神家园理念融入其中,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徽县“蜀道·青泥岭”山地挑战赛,途经摩崖石刻、青泥古道等古迹,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的融合于赛道之中,选手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奋力奔跑,感受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康县青龙山半程马拉松赛道沿途青山叠翠、溪流潺潺,选手遨游于青山绿水之中,充分展现各民族共建共享家园的和美画卷。武都区山地自行车邀请赛、两当云屏山地越野挑战赛、宕昌官鹅沟公路自行车挑战赛等重点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各民族群众参与其中。礼县“石榴杯”趣味运动会、武都区“民族团结一家亲 全民健身促健康”趣味运动会,通过集体竞技增强了各族群众协作意识,参赛者相互鼓励、观众热情喝彩,营造出共居共融、共事共乐的美好场景。

  实施“石榴籽”健身工程,在民族乡和散杂居村社建设102个标准化文体广场,组建“民族团结”广场舞队、锅庄队等群众组织386支,各族群众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连续两年举办陇南市全国锅庄舞交流展演活动,吸引了来自陕西、四川、青海、新疆、海南等省的45个团队1000人参加,近5万名各族群众观看了展演活动。

  深化“三交”内涵铸魂育人,凝聚团结奋进正能量

  陇南市创新开展“三交史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故事)系列活动,通过学术研究、文艺创作、社会实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感可触。

  文县创编的大型实景民族音乐剧《白马盛典》,以白马山寨的英雄“阿尼嘎萨”成长为线索,用情景剧方式呈现古老传说,讲述跨越民族的爱情故事,绘就了一幅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交融的历史画卷。该剧耗资2.29亿元打造,5月首演后便引发广泛共鸣,成为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打卡”首选;宕昌县在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增设“民族团结展厅”,通过300余件实物再现长征途中各族群众支援红军的感人场景;宕昌县理川小学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让学生用童声讲述本地回族商人支援红军的往事;礼县盐官镇打造“千年骡马市”研学基地,通过角色扮演让青少年体验古代多民族商贸盛景。

  为了继续加大民族团结故事挖掘,扩展“三交史话”活动内涵,让“三交”故事成为群众看得见、听得懂、传得开的生动实践,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鲜活素材,5月召开了“三交史话”故事征集动员会,对有关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计划开展“陇南民族团结故事汇”品牌宣讲、整理出版《陇南三交史话》书籍、在全市中小学开设“三交史话”校本课程等多项活动,为创新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陇南范本。

  从数字云端到绿水青山,从文化场馆到运动赛场,陇南市正以文化为笔、创新为墨,绘就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壮美画卷。社火与锅庄在同一个舞台起舞,面塑与藏绣在同一张展台辉映,各族群众在同一条赛道上携手冲刺……

  陇南正以实际行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精神共鸣。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