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夏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文旅赋能、拓展领域、深化内涵、丰富载体,民族团结之花在“诗与远方”中绚丽绽放,呈现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画面。
高位推动拓展交往空间。以“沿洮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区”联创共建为平台,紧盯“打造国内知名的黄河主题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制定印发临夏州旅游促三交实施方案、打造国内知名的黄河主题旅游目的地方案等文件,打响炳灵寺石窟、花儿、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三张世界级文旅名片,培育“花儿临夏·在河之州”“避暑天堂·康养胜地”文旅品牌,成功打造八坊十三巷、州彩陶馆等一批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旅游景区和文化场馆,旅游景区不再是单纯的“观光地”,而是游客感受民族文化的“体验区”,是各族群众交往的“生活场”。特别是全长286公里的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串联4县28个乡镇、24个A级旅游景区、130余家特色农家乐,带动周边30多万各族群众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饭”,进一步扩大了各民族群众和游客的交往空间。
文化浸润激活交流活力。深入挖掘大禹文化、彩陶文化、齐家文化、花儿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牡丹文化等内涵和蕴含的时代价值,并将其融入景区整体风貌、建筑、线路设计、文创产品、展陈展示、讲解体验等各个方面,使临夏的灿烂文化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黄河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地标;打造《黄河安澜》《米拉尕黑》《花儿烂漫》等剧目;成立“石榴籽”“石榴花”“大眼睛”等多民族花儿乐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思想润物无声的融入到所有景区和文博场馆讲解词中;组织举办旅游促三交讲解员培训班、乡村旅游培训班等;举办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使临夏州文化旅游节、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东乡唐汪杏花节、采摘节、和政梨花节、永靖郁金香旅游节等节会活动成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盛宴,共绘文旅促“三交”新场景;精心打造彰显多元地域文化、鲜明民族特色的实景演出和沉浸式非遗体验活动,《花开临夏五千年》《遇见牡丹》等实景剧目常态化上演,各族游客在载歌载舞中实现全方位互嵌交流,在共同守护文化根脉中凝聚共识,在共享发展成果中增强情感交流和文化自信。越来越多的来临游客、自媒体博主对临夏的美食、文化、景色、民族团结等赞不绝口。
业态融合打开交融格局。积极探索文旅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在全州重点培育打造了大墩峡等21个“文旅+民族团结”示范景区,松鸣岩、八坊十三巷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州博物馆被命名为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围绕生态廊道自驾游、康养避暑休闲游、探秘遗迹研学游、民族风情体验游、黄河文化探源游、竞技健身畅享游、红色教育经典游七大主题,先后设计推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研学之旅、旅游大通道自驾之旅、环炳灵湖风情线观光之旅等50余条一日游、二日游和多日游精品线路攻略,使游客在领略临夏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的同时,体验到临夏多民族交融的生动实践。1至7月份,全州共接待游客2840万人次、同比增长9.6%,实现旅游花费159亿元、同比增长16%,特别是来自青海、陕西、宁夏、四川、重庆的省外游客大幅增长,文旅促“三交”的综合效应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