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28日电 “法官,总算有了结果,感谢您给了我一条活路。”近日,不善言辞的老王在甘谷县法院调解结束后,激动地握着办案法官的手说道。
4年前,老王拿着15万元银行贷款扩建猪舍时,怎么也没想到两年后会坐在法庭里。
当时猪肉价格还在高位,他盘算着扩大规模后每年能多赚点钱。
“那时候饲料才1.8元一斤,猪肉能卖到15块。”调解室里,老王摩挲着账本上已经模糊的数字,声音沙哑地说:“现在饲料涨到3块多,肉价却跌到8块钱。”
他的养殖场里,30头即将出栏的育肥猪正等着最后的育肥,但这些“活资产”现在却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老王,你的贷款已经逾期735天了。”银行代表张经理拿着厚厚一沓催收记录。
“法官,我真不是赖账的人,我每天睁眼就想利息,甚至担心影响个人征信,更怕上了失信名单。”老王一边说一边站起来,从包里掏出照片,指着照片向法官说道:“这些猪再养三个月就能出栏,到时候肯定能还一点,希望银行能再宽裕一下时间。”
此前,法官实地走访了老王的养殖场,翻看养殖场收支台账时发现,养殖业回款周期长,如果强制执行,无异于“杀鸡取卵”。法官指着台账数据:“老王过去几年的还款记录都很好,只是这两年行业不景气,你们银行能不能通融通融,老王现在有30头待出栏的育肥猪,按市场周期年底就能回款6万。”
法官拿出计算器,将15万元本金分3年偿还,把还款周期和生猪出栏时间绑定,每年12月支付6万元,正好能赶上销售旺季。
银行代表也坦言:“银行虽有坏账,但我们更看重长期客户关系,我们也希望看到企业造血再生,而不是一纸强制执行裁定。”
解决完本金问题,法官又问道:“老王不是故意拖欠,银行这边能否申请减免部分罚息,并且在老王按期还款后协助修复征信记录?”
银行代表表示:“可以考虑减免30%罚息,但需要签订书面协议。”也承诺老王按期还款后协助修复征信记录。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司法工作既要维护法律权威,更要兼顾民生冷暖。”承办法官感慨说,一纸判决,可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生计、一个产业的存亡,在法律框架内寻找最优解,让各方都能“活”’下去、好起来,这才是司法的真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