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日电 (武亚琼)初秋时节,河道、水库等水域依旧是儿童甚至成年人的“戏水乐园”。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陇南市西和县公安局创新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举和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控体系,通过隐患排查、科技赋能、精准宣传等措施,全力筑牢防溺水“安全网”,为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动态排查 系好安全“防护绳”
“这个区域的警示标识是否完善,救援设备是否有破损,要及时更新。”连日来,姜席派出所民警在晚霞湖周边水域巡查,并逐项排查防溺水救援设备配置情况。辖区河流比较集中的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积极联合“双协”员、村社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等多方力量,采取视频+人工巡查等方式,针对辖区内水库、水坝、涝池、河道、池塘等风险水域,重点聚焦警示标识、防护设施、救生设备等关键部位展开地毯式动态排查。
今年以来,西和县公安局秉持“隐患就是事故”理念,组织民警对临水临崖、河道河溪、水库水塘重点区域开展多轮次的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警示标识、防护设施及救生设备,确保隐患“动态清零”。目前,通过排查,已整改安全隐患34处,切实筑牢水域安全防线。
科技赋能 打造立体“防护网”
立足主防定位,在事故易发水域建立警示标牌、设置警戒线等安防设备,同时组建“水域安全巡逻队”,采取定点值守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高频次、全覆盖巡查重点区域,及时劝阻危险行为。
在传统巡查基础上,科技赋能让工作更高效。充分发挥无人机灵活性强、视野广的优势,对辖区公园等重点水域开展高频次空中巡查,快速覆盖人工巡查难以抵达的区域,实时传回水域周边画面,劝导涉水群众。构建“水陆空”立体防护联动响应机制,组建防溺水巡查队,对重点水域动态巡查,切实织密织牢巡查宣防网络,形成“地面+空中”无死角巡查网络。同时,建立“水域档案”,标注水深、水流等关键信息,依托智能感知站点实现风险区域动态监控,让危险区域一目了然,切实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精准宣传 敲响安全“警示钟”
“水深危险,请不要擅自游泳或垂钓!”8月24日,在何坝镇黄江水库处危险水域上空,在空中巡查的警用无人机循环播放着防溺水警示语。
宣传是最好的预防。将宣传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多样化宣传,线上推出防溺水宣传海报、短视频、情景剧等趣味内容,增强群众安全意识。线下通过广场宣讲、入户走访、大喇叭播报等方式,用真实案例警醒群众。在带给群众“沉浸式”“趣味性”体验的同时,重点提醒监护人加强儿童看管,尤其针对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民警入户叮嘱,确保监护责任落实到位。无人机巡逻时的高空喊话、村头巷尾的大喇叭播报,让“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的呼声传遍每个角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