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政法警务> 正文内容
金昌新先事 | 永昌:让综治中心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大本营”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 09:01  
来源:爱永昌
分享到:

  永昌:让综治中心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大本营”

  秋日的永昌县焦家庄镇楼庄子村,巷道边的野花悄然绽放,透着清新暖意。村民南之章家中,几名村干部正捧着综治服务手册耐心讲解,从邻里纠纷调解到安全隐患排查,每一项政策、每一个流程都说得清清楚楚。

  “每次入户宣传都很耐心,有不懂的地方问了都能讲明白,” 楼庄子村村民南之章看着宣传场景,主动分享起感受,“以前邻里间有点小摩擦,总担心没人管,现在只要找综治中心,他们很快就来调解。你看现在村里,大家相处得更和睦,有事都愿意坐下来好好说。”

  在焦家庄镇,综治工作早已跳出“群众找上门才处理”的被动模式,转向“主动排查、提前化解”的积极作为。

  走进楼庄子村的调解室,这样的转变更显真切。镇综治中心调解员正和村干部、派出所民警一起,围着几名村民轻声沟通,手边的笔记本不时记录着关键信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原本略带紧张的气氛,在耐心引导下逐渐变得平和。在这里,综治力量不再等群众“带着问题来”,而是主动沉到村里、走到群众身边,提前找问题、及时解难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谈及镇里的综治工作思路,焦家庄镇综治中心主任陆鑫条理清晰地介绍:“焦家庄镇紧盯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五有标准,一体推动引导服务、多元化解、指挥调度实体化、实战化运行,发挥全镇20名网格员作用,主动排风险、调矛盾、创稳定,有力推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截止目前,已调接矛盾纠纷224件,警调对接29件,诉调对接18件,有力保障了群众利益和生产生活安全。”

  从楼庄子村的“邻里和”,到焦家庄镇的“全域稳”,永昌县正将这份基层治理的有效经验,从“点上开花”推向“面上结果”,让“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成为群众的共识。

  步入永昌县综治中心,一股高效便民的气息扑面而来。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信访局的服务窗口依次排开,每个窗口前都整齐摆放着彩色办事指南,方便群众快速了解业务流程;一旁的公示牌清晰地标明了各部门的具体位置,让前来办事的群众一目了然,轻松找到对应窗口。

  “为了解决矛盾纠纷‘倒金字塔分布’的问题,永昌县全面落实‘三调对接’实战化。”永昌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杨晓娟介绍,“今年1至8月,法院向综治中心流转案件1795件,调解成功1267件,调解成功率70.58%;公安派出所向综治中心推送矛盾纠纷类警情1537件,调解成功1462件,调解成功率95.12%;信访部门向综治中心推送申诉求决类信访事项中的矛盾纠纷共47件,调解成功38件,调解成功率80.85%。”

  在永昌县综治中心,温暖的时刻随时发生。刚进门的群众还皱着眉、揣着心事,工作人员递上的一杯热茶、一句“您慢慢说,我们帮您想办法”,就让紧绷的情绪先松了半分;后续的专业法律解答、耐心调解沟通、标准化调处流程,更让每一个诉求都能“有人办、依法办、办得好”。

  从过去的“部门分散服务、群众多头跑”,到如今的“集成化治理、一站式办理”;从“单一部门单兵作战”,到“多中心协同共治”,永昌县综治中心真正实现了对矛盾纠纷的“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让群众“最多跑一地”就能解心忧、消愁盼。

  共治如春风化雨,万家和谐似繁花盛开。当综治中心的“惠民之网”铺满城乡角落,当多元共治的“和谐之花”开遍社区村落,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正因此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黄悦 冯金龙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