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4日电 (魏建军)13日,第七届“陇籍法学家论坛”在甘肃政法大学启幕。该论坛以“数字时代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为主题,汇聚全国多所高校近40位陇籍法学家及甘肃省法学研究领域骨干力量,成为西北地区法学界“交流法治实践、汇聚法治思想”的重要对话平台。
从“陇籍学人盛会”到“西北法治名片”
作为承办方,甘肃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焦盛荣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陇籍法学家论坛自创立以来,获学界同仁鼎力支持,已从区域性学术平台发展为西北地区法治领域“亮丽名片”。他期待与会嘉宾围绕论坛主题,深挖法治理念与实践结合点,为法治中国、法治甘肃建设贡献陇籍学人智慧。
陇籍法学家代表汪世荣教授表示,本届论坛将学术研究与教学发展、人才建设紧密结合,参会者涵盖专家学者、实务从业者及青年学子,为甘肃法学学科发展搭建桥梁。他呼吁法学人才以主人翁精神建言献策,让学术成果落地为家乡法治进步提供动力。
政策与硬件支撑:甘肃法学教育的“基础底盘”
甘肃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曾华辉在致辞中提及,目前全省13所高校开设法学本科专业,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甘肃政法大学成功拿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与兰州大学共同构成全省仅有的两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培养平台,填补了甘肃政法类高校博士培养空白。
政策层面,甘肃省教育厅先后出台《甘肃省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实施方案》《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若干措施》,为构建“西部特色、甘肃品牌”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指引。
从“传统优势”到“数字赋能”:甘肃法学研究的破局与升级
多年来,甘肃法学研究者围绕红色法治文化、敦煌法制资料、出土简牍法律资料、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法治保障等领域深耕,形成“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科研氛围。
本届论坛聚焦“数字时代”,研讨环节中,全国多所高校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时代的法学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对法学学术研究的影响”展开对话。有学者提出“法学教育需融入数字思维,培养懂法律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实务界代表指出“需通过理论研究明确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中的应用边界”,讨论直指甘肃法治现代化建设中“数字化赋能”的现实需求。
协同发力:为法治甘肃注入“数字动能”
曾华辉期望全省法学专业相关高校发挥“甘肃高校法学教育联盟”纽带作用,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法学教育与法治实践融合。“数字时代对法治人才需求全方位,唯有打破校际壁垒、整合研究力量,才能为法治甘肃注入持续动能。”
据悉,本届论坛研讨成果将梳理汇总,为甘肃省制定数字时代法治人才培养规划、推进法学理论创新提供参考。正如一位参会学者所言:“我们从甘肃走出,如今带着前沿理念回归,期待让数字时代的法学智慧在这片土地结出实践之果。”
这场聚焦数字与法治的学术对话,正为甘肃法治建设未来勾勒清晰路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