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6日电 (马旭亮)夜幕降临,天水市张家川县的街头巷尾依旧活跃着一抹抹“警察蓝”。今年以来,针对夜间治安防控薄弱环节,张家川县公安局创新推出“分级布防、科技联动、警民共治、警种协同”夜间巡逻防控模式,构建全警种联动新格局,有效提升夜间见警率、管事率,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让守护之光照亮夜间平安路。
创新理念,打破传统勤务壁垒
张家川县公安局打破以往“各警种单打独斗”的传统勤务模式,建立“情指中心统一调度、多警种协同响应”的夜间巡逻机制,创新一组巡逻力量实现多种防控要素的新勤务理念。每晚19时至次日凌晨2时,由情指中心根据实时警情数据,动态调配特警、交警、刑侦、网安等各警种及派出所警力。将街面巡逻、应急处突、治安管控、服务救助、违法线索排查、保障道路通行安全等职能进行高效整合,推动勤务协作从“物理叠加”向“化学反应”转变。
分级布防,精准覆盖重点区域
以“风险分级、精准施策”为原则,将全县夜间治安区域划分为“核心区、重点区、一般区”三级。核心区涵盖行政广场、夜市、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实行“10分钟巡逻圈”,投入特警、交警、值班组民警联合巡逻力量交替值守;重点区包括居民小区、学校周边,由派出所开展“20分钟响应”巡逻,同步联动小区物业安保;一般区依托乡村警务室,组织“民警+村干部+治安志愿者”成立夜间巡逻队,开展高频词动态巡逻,实现夜间防控无死角。
科技联动,提升防控响应效率
在夜间巡逻中,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打通“空中+地面+线上”联动通道。警用无人机针对核心区夜间人流情况开展空中巡查,实时回传画面至指挥中心,一旦发现人员聚集、异常情况立即调度地面警力处置;巡逻民警配备5G执法记录仪、手持终端,实时上报现场情况。同时,在夜市、广场等重点区域布设“一键报警”装置,群众遇到紧急情况可直接触发报警,实现“报警即联动、联动即处置”,今年以来夜间警情响应时间平均缩短85%。
警民共治,筑牢夜间平安防线
为激发群众参与夜间治安防控的积极性,张家川县公安局创新推出“夜间平安伙伴”计划。在商业街区、夜市商铺发展“治安联防员”,民警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指导商户规范视频监控、参与周边巡查。同时,在巡逻期间,广泛征集群众对巡逻防控的意见建议,根据反馈动态调整巡逻路线和频次。新勤务启动以来,依托警民共治模式,成功劝阻多起矛盾冲突,夜间违法犯罪案件大幅下降。
“夜间巡逻不仅要‘见警察’,更要让群众‘感安全’。”下一步,张家川县公安局将持续优化夜间巡逻防控制度,结合季节、节假日特点动态调整防控策略,以更精准、更高效的守护,让群众夜间出行更安心、更舒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