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统战新语> 正文内容
金昌市强化民营企业人才支撑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10:24  
来源:甘肃统一战线网
分享到:

  民营企业是创新发展生力军,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近年来,金昌市坚决贯彻落实《关于支持民营企业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着眼民营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要,深入实施人才赋能工程,加大民营企业人才政策供给和制度保障力度,不断厚植人才“沃土”,助力民营经济“枝繁叶茂”。

  创新体制机制,拓宽招才引智渠道。聚焦需求精准引才,定期征集民营企业人才需求,将所需专业纳入全市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采取“双招双引”、政企校组团等方式赴外引才,举办直播带岗、“人才夜市”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帮助企业精准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5000余人,通过“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为民营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840余名。推行“市引企用”模式,统筹周转编制和空缺编制,结合引进人才专业特长,择优选派优秀人才到重点产业链民营企业开展为期3年专项服务,服务期间享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薪资待遇和企业补助,助力民营企业和全市产业发展。积极支持柔性引才,鼓励民营企业采取顾问指导、合作研发、周末讲学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按规定比例给予资金补助,建立2个驻高校招才引智工作站,柔性引进专家团队,返聘40名退休高层次人才为产业发展专家智库成员、企业发展顾问,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培养青年人才。

  强化自主培养,提升人才供给能力。加强梯次培养,出台“镍都菁英”人才计划实施办法及其子项目实施细则,积极推荐优秀民营企业人才申报省级人才培养计划,选拔一批民营企业人才入选市拔尖人才、科技领域创新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从项目申报、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扶持。推进产教融合,开展校企人才联合培养,组建金昌市产教融合联盟,成立金昌国家级经开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教联合体和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不断优化中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打造产业学院10个,建成校内共享型实训基地54个、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108个,通过开设“订单班”、校企双师带徒等方式培养新型学徒3100余名。开展专题培训,分类组织民营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等开展培训观摩、交流研讨等6期500人次,重点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宏观经济发展、资本运营及企业家精神培养等方面内容培训,帮助企业人才拓展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建强平台载体,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共建科创平台,支持民营企业牵头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26个。先后入选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协同创新基地56家,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2家,着力吸引集聚产业创新人才。加大项目扶持,推行“人才+产业+项目”模式,近三年支持民营企业申报实施省市级科技项目172项、人才项目11项,揭榜挂帅项目6项,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创新研究、技术攻关,累计推广新技术、新工艺30余项,获得专利80余件。促进成果转化,建立“科技创新券”扶持制度,推出“科创贷”融资产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成立全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优化提升金昌科技大市场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功能作用,与兰州科技大市场、兰大科技园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在线发布仪器设备318台、技术成果1617项、技术专家820人,全市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超过60%。

  做细服务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政治引领,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先后推荐154名企业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创新设立“金昌企业家日”,先后评选表彰高质量发展贡献奖先进企业10家、个人34名,引导企业家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加大安居保障,建成“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及时为园区民营企业提供专家公寓,为企业人才提供保障性住房,着力改善企业人才住宿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实施“镍都人才服务卡”和“镍都企业家服务卡”制度,先后为625名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颁卡,享受户籍办理、配偶安置、就医社保、证照换发、交通出行等10余项优质服务;成立金昌国家级经开区人才工作站,提供政策咨询、科技金融等优质服务,帮助协调解决诉求,让企业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