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1日电 (魏建军 吴增功)2023年以来,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创新构建“1234”工作法,以“紧扣一条主线、优化两个平台、创新三项机制、聚焦四个重点”为核心举措,全力破解消费维权难题,成效显著。
其间,1件案件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典型案例,2件入选全省高质效案件,4件纳入新区消保典型案例,1名干警当选“2023全国消费维权年度十大人物”。
2025年4月,其公益诉讼消费维权机制入选国家级“消费维权司法协作机制”试点,成为全国仅有的三个试点地区之一。
兰州新区检察院始终以优化消费环境为主线,精准把握检察职能定位,将消费公益保护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支持起诉、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多种方式,2023年以来已办理各类消费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6件,切实筑牢消费者权益保护防线。
围绕主线,该院首先优化两大平台。在新区综治中心设立全国首家“公益诉讼举报中心”,同步建立“检察+网格”机制,聘请网格员担任“益心为公”志愿者。截至目前,已接收涵盖食品、产品质量、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的案件线索21条,实现公益诉讼与网格化管理高效联动。
另一平台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示范单位。该院整合行政机关及行业专业力量,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运用全国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开展医美规范、网约房整治等专项监督,制发检察建议9件;还探索制定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赔偿金管理办法,为全国制度完善提供可复制样本。
在此基础上,三项创新机制进一步夯实维权基础。2024年12月,推动新区党工委办公室出台协作意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检察主导”的公益诉讼格局;2023年9月,联合17家单位签订联动协议,提升应对群体性消费纠纷能力;同时,联合多部门制定赔偿金管理办法,填补制度空白。
聚焦四大重点领域,该院精准发力。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开展“四个最严”专项监督,相关工作入选新区十大法治为民办实事,2023年以来办理案件50件,提起15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获赔1392万余元。
个人信息保护与农资安全同样备受关注。2023年以来,受理个人信息相关线索8件,起诉3件,促使删除信息1023万余条,获赔5.7万余元;针对农资安全,审查案件4件,督促出台监管文件,将22家经营者纳入抽查,假化肥案获赔102万余元。
在公共安全消费环境维护上,自主研发“网约房专项监督模型”,针对19家网约房问题制发检察建议3件。该模型推广后发现线索436条,被全市7个县区检察院应用,成案12件,有效规范行业秩序。下一步,兰州新区检察院将深化“1234”工作法,推进国家级试点,协同多部门优化消费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