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党建引领激发统战新活力
近年来,民勤县委统战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统战工作方针,将党建引领贯穿统战工作全过程,推动党建与统战深度融合,在民族团结、民营经济、侨务工作发展等领域精准发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统战动能。
强化思想引领,筑牢统战“同心根基”
县委统战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建凝聚统战共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和统战对象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及相关重要论述,开展辅导讲座、主题教育活动百余场次,切实增强“四个认同”。
在统战各领域分层分类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持续巩固拓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主题教育成果,继续深化“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民营经济理想信念教育,组织企业参与全省工商联系统培训等活动,联合多部门开展“凝聚统战力量 共建节水社会”集中宣传活动,在民族宗教领域开展多种主题教育及相关学习宣传活动,引导统一战线各领域人士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聚焦主责主业,激活统战“实干动能”
深化民族团结,绘就“铸牢”画卷。将党建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合,精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55个、“红石榴家园”4个、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展厅1个。邀请西北师范大学“小红马”理论宣讲团来民以“理论+故事+文艺+互动”开放式课堂开展“石榴花开一家亲·民族团结我践行”主题志愿宣讲活动。积极参加武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博场馆讲解员大赛,该县1名选手荣获全市二等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请到民勤种棵树”志愿活动有机融合,在仲麟生态公益林基地设立“红石榴”驿站,开展“石榴籽”宣传活动,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通过压沙造林根植到各族志愿者心田。
搭建侨界“连心桥”,凝聚发展助力。以党建为引领健全侨务工作体系,2023年12月推动成立民勤县归侨侨眷联合会,设立“侨胞之家”等基层阵地,开展交流学习、主题宣讲16场次,收集意见建议5条,解决侨界急难愁盼问题4个。发挥侨界资源优势,促成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开办“新华珍珠班”,资助学生884名、金额达640余万元;联合开展“侨暖青衿·同心助学”活动,捐赠价值51.8万元教育物资;争取美国仁社慈善基金会26.388万元资金,完成生态避险搬迁点饮水工程,以侨智侨力赋能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点燃民营经济“发展引擎”。发挥党建统筹协调作用,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痛点,协同多部门落实惠企政策。在金融服务上,通过“银税互动”助力21户企业获得信用贷款995.9万元,推动46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融资协议40.76亿元;在降本增效上,2024年为55户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7265万元,清理不合理涉企收费;在政务服务上,推行“一网通办”“秒批”等改革,企业开办压缩至1个工作日,政务服务办结率超99%。扎实开展“千企调研纾困”行动,走访企业600余人次,搭建法企合作平台,解决法律难题51件次,引进“三个500强”企业8家,完成招商引资6354万元,4家企业入选市级民营企业30强,以优质服务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创新载体机制,夯实统战“保障体系”
建强阵地队伍。打造新的社会阶层“同心”实践服务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等示范平台,规范提升教育阵地,建设新型宗教活动场所,成立民勤乡贤(北京)驿站,凝聚乡贤力量。组建“红石榴”志愿团队、党外专家服务队伍,开展“四下乡”“同心同行”等服务活动,以阵地聚合力、以队伍强服务。
健全工作机制。构建“1+2+N”责任链,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闭环落实机制;建立乡镇、部门为侨服务联络员制度,健全公检法司协同的侨界权益保障机制;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包抓联”“六必访”制度,完善政企沟通、诉求响应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强化宣传引导。以“民勤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等为核心,开设“一把手谈营商”“一把手谈铸牢”等专栏,宣传统战工作动态、先进典型,相关内容被中央、省市级媒体转刊登,提升民勤统战工作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统战工作的良好氛围。
党建引领方向明,统战聚力事业兴。民勤县委统战部将始终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紧扣县域发展大局,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统战工作效能,把统战力量汇聚成发展动能。以初心如磐的坚守、创新求变的活力,引领民族宗教、企业、侨界等各界力量,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实践中彰显统战价值,为推动民勤高质量发展、绘就共同繁荣新画卷贡献坚实统战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