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4日电 以“安心”为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新环境、建立归属感;以“稳心”为要,引导新生调节情绪波动、理性面对学业与生活挑战;以“顺心”为桥,倡导各族新生主动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和谐人际关系;以“健心”为盾,传授心理调适方法、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以“同心”为魂,深化对“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体理念的认知,共画民族团结的“同心圆”。
为帮助近3000名大一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厚植民族团结情怀,22日至23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邀请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会长莫兴邦,以“五心”为核心脉络,结合成长倡议,为全院新生作《凝聚“五心”力量——携手共绘中华民族共同体同心圆》专题讲座,以期为各族新生搭建起心理成长与民族团结意识培育的“双桥梁”。
讲座中,莫兴邦结合民族地区发展实际与大学生成长特点,呼吁新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与民族进步事业,在守护自身心理健康的同时,主动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推动者,以青春之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鲜活动能。
莫兴邦还将生命教育、家庭教育、感恩教育、性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案例分享。他通过科学讲解与生动案例,帮新生解答生理心理困惑,消除成长焦虑;借民族英雄事迹与传统文化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因责任而有价值”的认知,学会珍惜生命、直面挫折;还穿插感恩主题,让学生在分享亲情、师恩、友情中学会表达情感,增强心理归属感。
藏族新生才让卓玛表示:“‘五心’的解读特别实在,既教我们怎么适应大学,又让我明白民族团结不是一句口号,要从和身边各族同学真诚相处做起。”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辅导员漆文慧表示,此次讲座巧妙将“五心”“五育”与心理健康引导、民族团结教育融通,打破了单一教育的边界,不仅内容贴近学生需求,更给出了可落地的实践方向,为后续开展多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了清晰且实用的思路。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生处处长何浩表示,此次讲座既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学校深化“心理育人+民族团结教育”融合模式的实践探索。(完)

